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族人纪事

前南开校长饶子和卸任报告随想

作者:姚树洁 来源:凤凰博客 浏览次数: 日期:2014/7/13 15:44:59

 在工作繁忙偷闲之余,上网看见饶子和校长2011年的卸任演讲,突然想起这位学长当年在牛津的风范,所以,顺便把他的演讲内容转给大家欣赏。

作为学者,饶子和像骏马一样不停的奔跑。从澳大利亚、到英国牛津;再从牛津,回到了清华、中科院;又从中科院,调到了南开大学当校长(2006-2010年)。 

名头由长江学者,再到院士。2003年遇到了非典,努力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当他在南开干的如火如荼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被突然调离了,引起了诸多猜想。

中国学术和政治生态异常复杂。饶子和校长本来是游刃有余,是回国人员“混”得最好、成绩最明显的典范。

敢干、敢说,而且,经常直来直去。见到朋友,他也非常热情。记得1990年,是我到牛津大学工作的第二年,我开始学开车,就把邻居的车给碰坏了,不知所措。饶子和当时是牛津大学中国学联主席,也是我们的老大哥,他跑来给我解了围,我才搞明白如何跟保险公司打交道。

中国发展太快了。许多呆在国外的学者,从博士后、讲师、副教授、教授一步一步爬到了学术的顶峰。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是不错的。孩子上名牌大学没有问题、买大别墅没有问题、开奔驰宝马也没有问题,呼吸新鲜的空气和享受美丽的花草,更是国人望尘莫及的。

那么问题在哪?问题,就是没有跟得上自己祖国翻天覆地变化的步伐。

一批人不满足上面所说的安逸生活,跑到了国内来发展。从英国回来,而且“混”很不错的,就包括了饶子和,还有上海交大校长张杰、中山大学校长王宁生、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卢天健、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宋永华,还有今年当上院士的谭铁牛和高福等留英学者。从美国回来的学者,数量就更多了。

中国政府对理工科出生的学者,通过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的评选,然后提供优厚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希望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来带动国内一大批学者的国际化发展。

不管人们对饶子和怎样评价,他是回国人员的典范和先锋者。他敢干、敢闯的精神,已经对传统的大学管理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他的经验,成功也好,不太成功也罢,都会给后来者带来更好的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和尖端科研的崛起有三大优势:(1)中国拥有世界最好、最大的人才资源库,这一点完全可以超越美国;(2)中国在美、英等国的优秀人才太多啦,仅美国2013年毕业的中国籍理工类的博士就有43万之众,比2006年的水平提高了3倍;(3)中国各级政府有钱、敢花钱,挖掘了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例如,“千人”和“万人”计划的专家在国内所享受的待遇,有可能大大高于欧美国家的正教授。

如果加上体制性的完善,用人制度更加科学化和高效率,像饶子和这样的学者,愿意回国服务的学者还大有人在。

大家对饶子和的猜想,对他内心世界的理解,可以从他的离任报告中,略见一斑:饶子和把张伯苓作为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饶子和的卸任演讲

2011110日)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各位领导:

大家好。

今天,是我行使南开大学校长职责的最后一天。再次回到这里,2006526日第一次来南开上任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一晃近5年过去了。假如我是南开的学生,我想我就要从这个学校毕业了。我要感谢在场的各位,以及那些不在场的老师、同学和校友们,因为我的毕业答卷,是在你们的帮助之下完成的。

在南开任职的这几年,一直在忙碌中度过。还记得为了学校的发展,或是为了实施我们的“百人计划”,或是为了吸引最好的师资和生源,我跟大家出去四处“化缘”的日日夜夜。我曾经对生物学界的同行开玩笑说,当了校长以后,科学研究成了我最大的业余爱好。

辛苦的同时,我也欣慰的看到,在国家的关心下,在大家的努力下,南开正在变得更好。2011年新年过后,我们公布了新校区的建设方案,向大家征求意见——也就是说,困扰南开多年的校园空间有限、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终于要解决了。

这几年,外界也见到,越来越多的南开大学教授当选为国家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世界一流的《自然》、《科学》等期刊上,见到南开学者发表的论文,也已经不足为奇了。看到这些论文,比自己发表论文还让我自豪。

当南开校长这几年,称得上“如履薄冰”。我总在想:南开有了进步,那更多是由于前辈的余荫;但南开一旦出现什么问题,那一定是我辈的责任。

今天,我从南开大学毕业了。感谢南开,让我这样一个在实验室里关注蛋白质结构的生物学家,一个回国之初要求“五年内不做任何行政工作”的大学教授,培养起了对高等教育、对科学重要问题的持续关注。

作为南开大学校长,我访问了很多名牌大学,也在本校接待了很多世界名校的校长。可我越发钦佩我们的创始校长张伯苓先生,在多数中国人还饿着肚子、任人欺负的年代,他就已经计划着要把南开,从一个小小的私塾,办成一所与哈佛、耶鲁“东西称盛”的大学。

南开是“越难越开”的。作为南开的校长,我遇到的困难也少不了。我常常想起伯苓公。想起他当年的困境,也想起他当年的理想。我一直希望,将来人们谈起饶子和在南开的任期,会这样评价。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