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寻根问祖与历史文化

河南西峡饶氏赴江西临川寻亲纪实漫笔

作者:河南西峡/饶王庆悦 来源:中华饶氏网 浏览次数: 日期:2014/6/30 23:37:04

 经查证核实,西峡县饶门祖籍系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云山镇清溪桥饶家新村。2014416日,我们一行在二十世允哲的带领下,踏上了寻亲之路,一路上留下了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树有根、水有源,认祖归宗是人之常情与天性,忘掉了根,就意味着不孝和背叛,将会受到世人的唾骂与谴责。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雲山镇清溪桥,这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一直牵动着河南西峡整个饶氏家族数代人的心。自十三世祖饶孝齐公1742年离家到湖北随州做生意,又因遭蝗虫灾害1786年自随州来到西峡落户,距今已有272年。解放前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交通条件的限制,交流信息的闭塞,与家乡已中断了来往和联系。解放后,多少代人都想回家拜望宗親,但由于各种原因,可思可想而不可及,只能是“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认祖归宗 众心所向


  
改革开放后,高科技的发达给我们送来了曙光和希望。

2013年,西峡饶门第23世继栋上网查找,在他不懈努力下,终于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退休干部饶早祥先生取得联系。在他的热心和耐心帮助下,终于查到了过去的“清溪桥”就是现在的“清溪桥饶家新村”。消息传来,全族人热血沸腾,男女老少欢呼雀跃,大家一直推选代表要回老家省亲祭祖。
  
在族人的推选下,2014416日早上7时,第二十世允哲和我,与二十二世明廷、明训、明范一行五人,带着全族人的嘱托与厚望,从双龙镇出发踏上了寻亲之路。一路上无心欣赏美好明媚的春光和留恋繁华似锦的城市,冥冥之中好似受到先祖的荫护,风驰电掣一路顺风,历经13个小时,于下午8点到达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饶早祥先生早已在高速路口上迎接,为我们一行安排好了吃住宾馆,并为我们接风洗尘。
  
第二天早上8点,在早祥先生的陪同下,我们来到距市区约35公里的“清溪桥饶家新村”去认亲祭祖。大约过了45分钟,我们来到了一个不是仙境胜似仙镜的地方。这里地域辽阔,土地肥沃,路边香花扑面,远山烟雾缭绕,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河水环绕村前,清澈见底。村庄楼房林立,错落有致,绿林掩映,好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卷,可真谓是:人在画中走,鸭鹅水中游!正像人们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个仙,这个龙不是别人,正是当代政府,是他的英明决策,改革开放后科学的快速发展,不但使人民生活富裕,也给我们创造了机会和条件,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氛围,所以衷心的感谢当代政府给我们创造了寻亲的好时光!
  
未及村口我们就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一座古桥上搭目远眺。不难看出他是在焦急地等待远方的客人。我们一眼就认出这个人就是我们要找的宗亲--饶明水,因为他已接到早祥先生的通知,早早的来到桥上等待。他脚下“清溪桥”三个字耀眼醒目,记载着六百多年的沧桑历史,虽然风貌依旧,但在阳光的照耀下,好像披上一件金色的外衣。那一刻我们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苦辣酸甜涌上心头。我们大声疾呼:“老朋友,我们阔别了272,又相会了,你为我们饶门阔别重逢立下了汗马功劳,你是我们的大恩人!”你看此桥身不大但是凛然,桥不高但是辉煌,因为她是我们多少年多少代亲情的见证。她不但经受了封建社会的苦难与洗礼,更经受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与蹂躏。在三座大山的压榨下,她这种打不倒、踏不烂、摧不垮、坚强不屈的铮铮铁骨,不正是整个饶门子孙的象征吗?饶明水也认出了我们就是他所等待的人,他亲切的握着允哲的手,用不很流利的普通话问:“走这么远的路累不累?怎么想到来寻亲?”允哲郑重的回答:“我们是带着先辈的重托和心愿来的。根据第十八世祖其义公在1939年《修谱簿序》中记载:‘世祖饶孝齐自江右所带宗谱与清同治元年(即1862年)蟊贼在将军岭宅舍俱焚,祖谱已失厥后本,修谱者欲求谱书必回江右,本人已临饥馑之岁,师旅之加,家无余庆,无法赴数千里而归江右,望后人有德位者,执此回江右以拷谱牒之真传……’,距此又过74载,我已到了花甲之年。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如果在我有生之年不能了确先辈的嘱托,日后九泉之下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我看他面带严肃,语意凝重,赶紧接着打趣说:“我们是‘老年聊发少年狂’,如果能够了确先辈的心愿,苦点累点也值得。”
  
一路说笑不觉来到一座洋楼前,墙壁上“清溪桥饶家新村”的牌子,好像在向我们召唤。房主人热情的把我们让进房中,房内窗明几净,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沙发,各样电器、家俱应有尽有,足以证明这里人生活的富余,也说明房主人的勤劳整洁。女主人慌忙沏茶、递烟、拿水果热情招待。我们急忙递上了我们新修的“西峡饶氏宗谱”,在他们确认无误后,搬出了他们那里的全套族谱,经过仔细查找核对,从时敬公到翰臣公、翰光公历经十四辈的人名与辈份,丝毫无误的情况下确认,“清溪桥饶家新村”的族人饶明水、饶初富正是我们所要找的宗亲。大家似孩子般齐声高呼:“找到了,找到了,我们可找到老根了!”你争我抢的翻看资料,并把它紧紧的攥在手中,证明我们从此不再像离群的孤雁而无家可归,不再像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落!
  
由于时间紧该抄写的东西太多,我们提出想把那里的族谱带回西峡,族谱管理员初富宗亲说:“祖传族谱是有规定的,不允许私自外传。”正如西峡《修谱簿序》记载“江右老屋规定,不准家谱散于四方,修谱者欲求谱书,必亲回江右以修之。”二十二世孙明廷半开玩笑说:“我们掏钱呢?”初富宗亲坚定的回答:“我们再穷不卖老祖宗,如果你们有孝心就自己抄写。”此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句话说的我们面红耳赤、无言以对、羞愧难当。这时我想起了一句台词:“天有道下的是和风细雨,地有道出的是五谷丰登,国有道出的是忠良上将,家有道出的是孝子贤孙”,“不卖老祖宗”。一字千金,足以证明无论何处饶门都是不图名誉,不贪私利,不畏强暴,不辱没玷污祖先,因祖先谆谆教导,榜样的力量,品德的高尚,辈辈都是孝子贤孙。
  
由于族谱不能带走,只有靠摘录抄写,幸亏我们事先有准备,现代化工具带的全。大家不敢懈怠,充分发挥现代化工具的作用,拍照的拍照,抄写的抄写,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女主人已将丰盛的佳肴端上了桌。我们按照族谱记载,初富、明水是叔辈,大家重新按辈分入座,我们拿出了从家乡带去的土特产豫酒,以示认亲的真切、诚恳。席中互相敬酒,情感交融,尤其是一道酸菜炒腊肉,让大家惊喜,因为酸菜是西峡的特产,想不到那里的人也食用,风俗习惯是何等的相似亲近。
  
饭后宗亲带我们到饶氏祠堂去祭祖。祠堂设在村中央,是三间砖木结构的房屋,虽然简陋但庄严肃穆,门前柱子上的对联格外醒目,上联是“瞻先辈缅怀祖德源流远”,下联是“荫后裔歌颂宗公世泽长”。门前爆花遍地,说明后世对祖先的崇敬,每逢佳节必焚香放炮。屋内条几上端坐着两尊祖先像,他们坐在那里静静的等候我们这些游子的归来。我们急忙焚香跪拜,并承诺:“西峡饶门不孝的子孙们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回来祭奠祖先,今后我们子子孙孙一定会不时的回来探望祭拜!”随后我们又一起来到“清溪桥”上,在那里合影留念。我知道拍下的是照片,留下的则是亲情与思念。

事毕不觉已到下午四点来钟,由于时间紧迫,不能在那里长期逗留,只得恋恋不舍的向两位叔伯道别,那一刻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如刺鲠喉说不出话来,只好在心里默默的说:“清溪桥再见了,你永远矗立在江西与河南饶氏的心头。我们要把你作为人文交流的桥梁与平台,江西与河南二省饶氏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进步,紧紧携起手来,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再上新台阶,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我们在早祥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原中组部长饶漱石的故居和明朝留下来的古建筑。尤其是解放前一大财主的豪宅,真让人大开眼界,占地面积大约有1500平方米,布局仿照皇宫格式,房屋全是用高档木料构成,连体结构,画廊上双龙戏珠,凤穿牡丹,孔雀开屏,百艳争春,八仙过海……精雕细琢栩栩如生。她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里的人真是心灵手巧,聪明睿智,人杰地灵。
  
江西人和河南人一样厚道、纯朴、真诚、善良,但江西人多一份热情与豪放。最让我们感动而难忘的是参观罢饶漱石故居后,在一家人门前小憩,那家主人急忙给我们搬凳、递烟、拿饮料,女主人提茶倒水热情招待,使我们体会到了江西处处有亲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祖先恩德  泽被后世

回到宾馆后,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一天来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历历在目。特别是那副“瞻先辈缅怀祖德源流远,荫后裔歌颂宗公世泽长”的对联贴切入微。子孙后代不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在祖先的激励和感召下能够平安顺利,并且道路越走越宽广。像十三世祖饶孝齐公十八岁只身闯江湖,趟过了急流险滩,越过了荆棘暗礁。从他孑然一身一担两筐到现在七十余户,三百余人。从他目不识丁到现在专科以上文化程度32人;从他所端的泥巴碗到现在端铁饭碗的28人,其中从事行政工作7人,政法工作4人,教育工作7人,医护工作9人,林业1人;从他上无片瓦,下无扎针之地,到现在高楼大厦;从织布机、人力车到现在的小轿车、电气化,据不完全统计,从事集体和个体工商业、运输业以及村干29人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与祖先创业精神和优良的家风分不开的。这种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和家风,已经成为河南西峡饶门子孙的传家之宝和动力之源泉。

饶马两家 情比金坚

3天,我们依依不舍的踏上了返回西峡的征途,一路上大家猜测推断,为何十三世祖孝齐公别亲离家,离开这风景如画而又富庶的鱼米之乡,千里迢迢来到一个深山老林耕种劳作,繁衍生息,是逃婚否?躲丁否?与父母怄气否?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到家后允哲又拿出了年轻时在工作岗位上那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认真工作劲头,不顾疲劳,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在堂兄弟允定、允策的协助下,经多方了解,从石槽村马克中和罐沟村饶允录两位耄耋老人的口中讲出了一个祖传下来的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

正如西峡饶氏宗谱记载,十三世祖饶孝齐公18岁只身贸易到湖北随州,实际上是做打铁生意。一天见一人在路边抱头痛哭,随晕倒在地,他感到奇怪便上前询问,得知此人叫马士来,系河南省内乡县(当时西峡县属内乡管辖)将军岭下的马庄村人,在此地做生漆油桐生意而被恶人所骗,饶孝齐公就一边安慰他一边找来渔利之人,从中做工作把钱退还给他。自此饶马两人结为朋友,之后马要回家乡,走时给饶孝齐公留下地址,并交待若日后遇到困难就到河南内乡来找他。岁月如梭,又过若干年,到了1786年,随州蝗虫灾害严重,饶孝齐公无法在那里生存,就带着夫人和翰臣、翰光两个孩子挑着铁匠炉,边做生意便打听,一路来到河南的内乡地界。可是地域之大,人口之多,在当时要找一人如大海捞针,谈何容易。但无巧不成书,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借生意闲暇之余与一人闲谈,打听到将军岭下有姓马的人家。

将军岭方圆数百里很出名,因为山上有一座古庙,名“将军庙”,庙内供奉的将军叫冯异,系东汉时期的护国大将。王莽撵刘秀时冯异奋力抗击追兵,战死在那里。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在此处修建了庙宇,且香火旺盛,并把此岭叫做“将军岭”。

按照路人的指点,饶孝齐公就来到了距将军岭1000米处的桥里沟,在那里支起了铁匠炉,边打铁边访询。再说马士来回到家乡后,一直忘不掉饶孝齐公的恩情,后来听人传说将军岭上来了一个下江蛮子,在那里支了一个铁匠炉,马就拿一块铁让打一镰刀,实际上是有意识的查看,一看不打紧,四目相望,原来是故交。原来马士来就住在与桥里沟不远的地方马庄村,在当地也属大户人家,因经商家境比较殷实富裕,之后他就帮助饶孝齐公一家在那里盖了房屋,就此过起了田园生活。由于饶自远方来,没有田地,只靠打铁,生活窘迫,又因为他生性耿直,从不贪占别人的一点便宜,经常的让马家周济实在觉得过意不去,马看饶总是推辞,就心生一计,将一根金条埋于粮食之中给饶送去。饶发现金条后急忙去奉还,可是马矢口否认不是他的,但饶心里明白,这是马士来为了照顾自己的自尊心和面子,在变着法周济自己,盛情之下无法再推辞,加上他的勤劳,就这样饶孝齐公终于站住了脚,生活日渐富裕。随后,他不但在石槽马庄,还在伏岭、乱石凹等地购买了田地。孩子们也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并分开居住。几个春秋过去了,马家因故遇到困难,饶孝齐公想我有今天全在朋友马士来的帮助,做人不能忘恩负义,有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也要雪中送炭,但他又怕马家不肯接受他的回赠,就效仿马士来,心生一计,拿出他的看家本事,将一块金子包藏于铁皮中送给马,没过多久,马又拿着这块铁让饶给打一锄头,经过高温露出真金,饶就说,你这是金子不是铁,我不给你打,你拿走吧!就这样他们俩心知肚明,情谊无价,随结拜为生死兄弟,并立三条约定:其一,饶马两家世世代代同舟共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相帮相依,永不分离;其二,饶马两家称呼一样,不分彼此呼爹喊妈,团结友爱,不准打架斗殴,互相谩骂,百年之后两家儿孙同样披麻戴孝送坟墓;其三,在当地饶马两家不准通婚。

这三条约定一直延续到现在,二百多年过去了,饶、马两家仍然亲如一家,荣辱与共,情同手足。这个故事说明了饶马两家的情谊如金子般坚硬,品德如金子般闪亮,也说明了两家子孙对前辈的尊敬,前辈的话一言九鼎。

 

告慰忠魂 意外收获

江西寻亲已有着落,祖先因何故到西峡落户也有答案,但是我总觉得答案不够圆满。他一个外地人,只靠朋友资助和打铁的微簿收入,如何能养家糊口?在一个遥远的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是怎样站稳脚跟,且牢牢的扎下了根,一直繁衍生息?他到西峡后的落脚地的环境又是如何?这一些疑问似一团团迷雾笼罩在我的心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要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在我的提议下,由二十世允记开上自己的车,允哲和我带上新修家谱和有关资料,一起来到了距县城十多里地的将军岭,这里是饶孝齐公当初在桥里沟生活的必经之路。在将军庙前我们意外发现三块石碑上刻有饶文和捐款的名字,这三块石碑分别是:《万书同归碑》清乾隆癸丑年三月初二日(即1793年)饶文和捐款1300元;《彩画金身碑》清乾隆癸丑年仲冬(即1793年)饶文和捐款500元;《万年台记碑》清乾隆59年岁次甲寅季冬(即1794年)饶文和捐款1000元。

饶文和何许人也?是否和饶孝齐公有关系?我们急忙拿出家谱对照,江西老家的家谱上记载:饶孝齐字和文(讳文和)十八岁到随州做生意,清乾隆五十一年(即1786年)因遭蝗虫灾害,又从随州迁至河南省内乡县崇信乡(当时西峡县属内乡县管辖,崇信乡就是现在的双龙镇),将军庙的捐款正是他到西峡后的第七年和第八年。可真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得到意外收获后我们兴趣盎然,又驱车来到饶孝齐公初到西峡的落脚地桥里沟。这里离将军庙大约1000米左右,群山环抱,层峦叠障,山前百花盛开,山中泉水叮咚,在绿树的掩映下,露出了十几户人家,村中牛羊成群、犬吠鸡鸣,村后层层梯田整齐划一,地块不大,但是石堰垒的如刀裁,杂草野花已将它们连成一体,像一条条绿色的地毯悬挂在地边,甚是别致壮观,不难看出这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按时间推算正是饶孝齐公的父子所为。田里蔬菜和庄稼都在茁壮的成长,可真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避开了大气的污染,空气清新,我深吸一口浸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我们找到了饶孝齐父子到西峡的落脚地原址。后代饶允黑已在原址上盖起了瓦房,但旧垣依有遗存。允黑介绍:听老人们说原是一进三道院的草房,很宽敞,抗日战争时,日军的司令部就驻扎在这里,后来他们撤退时,将它烧焚。经后来几次翻修但仍在原处,没有变更。这时村中几位年长的听说有客人来,都围拢来,七嘴八舌的争着介绍:“村里年轻人都进城了,在城里有了新居,只剩下我们这些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们不愿离开。这里避开了车水马龙,安全。没有大气污染,人能长寿,再说人老几辈子都在这里生活,这里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正说着,允黑热情地拿出了自种的西瓜,我咬了一口,真是吃在嘴里一直甜到了心里。允记拿出像机将那里的地形地貌,以及房屋的旧址、新貌都详细的进行了拍照。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清楚的展现在我的面前:从两次帮助马士来这种事情看,饶孝齐公这个人不畏强暴,有一副侠胆义肝,古道热肠,爱打抱不平,一身正气,助人为乐;从和马士来由不认识,到相识,再到生死之交,绝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而是有着很深的阶级烙印;从他为将军庙三次捐款看,他注重公益事业和社会效益,团结乡邻,乐善好施,慷慨大方,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和交际能力;从他所种的田地和垒的石堰看,他勤劳朴实,吃苦耐劳,心灵手巧,不欺行霸市,实干精神很浓,性格活泼潇洒,平易近人,等等的这些优良品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好评与信任。这就是他能在西峡深深扎下根的主要原因。他不但为饶门的后代子孙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为他们留下了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养身立命的精神食粮和无价之宝。从现代他这些子孙们的遗传基因看:他像貌不凡,且性情过于耿直,坦荡和善良,往往功劳被别人抢去,不会拐弯抹角,说话干事总是直截了当,容易得罪人;正是这些弱点的存在,致使饶氏的社会地位提高不大,经济发展缓慢,虽然能顾温饱,但是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步伐不协调不吻合。他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和孤立的人物肖像,而是整个饶门子孙的缩影和化身。我们后人应该对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东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能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步伐。

孝齐公他也绝不是乐不思蜀的忘恩负义之人,他重情重义,你看他人在河南西峡,但心系江西临川,临终时他给后人交待死后要把他们埋在将军岭上,使他们的坟墓向远方,或者埋在将军岭下的灌河旁,好让此水把思念之情带回家乡。所以后代子孙们牢记他们的嘱托,百年之后有的葬在将军岭上,有的葬在灌河旁(淅川),这正是:

灌河之水浪滔天,连接江西与河南;

载满壮士思乡意,将军岭上望临川;

后辈立下凌云志,效仿先辈忠孝全;

艰苦创业不忘本,永留清白在人间。

孝齐公的故事讲到这里应该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但是后世人所续写的故事则更精彩……

榜样力量 无可估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西峡饶门由于祖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后辈都立下凌云壮志,要踏着先辈的足迹前进,艰苦创业,在后辈人身上继续发扬光大,做到忠孝两周全。

二十一世饶磐在西峡县检察院工作,曾被评为省、市、县三级先进工作者;2012年中共西峡县委、西峡县人民政府授于他《十佳政法干警》的光荣称号,并上了《西峡县双百佳行业标兵》的光荣册,在《光荣册》中是这样肯定他的:“打铁先要自身硬是饶磐同志的座右铭”,他办理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案件,“为国家和集体追回损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尤其是他一身正气,不贪财,如:“在一次办理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来到饶磐的办公室留下一万元钱转身就走,事后他将钱上交反贪局财务处”。他的这一行动得到了组织上的高度评价:“治犯罪,实现了弘扬法治和教化育人的完美结合,恪守了检察官的职业道德,树立了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

饶门不管是儿女还是媳妇,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如二十二世明洋之妻张红岩,是双龙镇一中教导主任兼英语教师,以耐心、细心、爱心帮助一个又一个学子顺利升入一高,她多次被评为“南阳市骨干教师”、“西峡县优秀班主任”,2012年入选首批“西峡县星级教师”,同年被西峡县人民政府授于她“十佳教育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并上了《西峡县双百佳行业标兵》光荣册,2013年被评为“西峡县模范教师”。她堪称是我们饶门媳妇中的千里马,宁肯驾辕不拉梢。她为我们饶门争得了荣誉,立下了汗马功劳!

还有许许多多的饶门儿女、媳妇都能摆正忠孝的关系,她们虽然不能整天环绕在父母膝前,端茶倒水,但是她们为祖国赤胆忠心,为人民鞠躬尽瘁,她们尽的是大忠和大孝。

拿这次寻亲成功来看,族人要求是基础,子女支持是动力,大家团结是力量,组织领导是关键。不少人的举动让人感激,如:二十一世修台去江西寻亲一直是他的心愿,但由于工作繁忙抽不开身,就作好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在我们出发前送来了价值七百余元的礼品,让带给远方的亲人;二十二世明廷、明训和明范,他们为了完成祖先的遗愿在百忙中克服重重困难。特别是明训和明范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历尽千辛万苦创建企业,整日忙的脚下生风连轴转,一说去江西寻亲,义无反顾抽身踏上了征程,不但费时、捐款,明范还提供车辆;如果不是二十三世继栋在网上不懈的努力查找打下良好的基础,寻亲咋能如此顺利!

除此更值得感谢称颂的是饶早祥先生,他尽管和我们不是一个支系,但他为了我们的团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计较自己的得与失,搭桥引线,访亲问路,使我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为此在这里我们全族人祝他永远身心健康,精神愉快,越活越年轻,为饶氏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寻亲这件事让我想了许多,许多……如果当初不是饶孝齐公帮助了马士来,咋能在他有困难时得到了马士来的帮助,这就说明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只有先有我为人人的开始,才能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如果没有饶早祥先生的无私奉献,伸出友谊之手,提供线索,那么茫茫大海想顺利寻亲谈何容易,我们寻亲的梦想咋能变成现实?如果我们都只站在家门口,看到一家人,那么灾难来临,大家都不伸出援助之手,光靠自己的绵薄之力,如何能顺利的度过难关?今后,我们要有荣誉大家一起来祝贺来分享,有困难大家共同来面对来担当,要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加万,大家紧密团结心相连,有一份热发一度光,不要只看全国饶姓只有72万,只要大家紧密团结就会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

总之,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汇成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

 

                                  20145

 

注:

饶允哲--河南西峡县饶氏二十世孙,原西峡县科委副主任,现已退休;

王庆悦--饶允哲夫人,西峡县物价局退休干部。允哲伉俪热心于家族事务,是尊祖敬宗的楷模。

夫人庆悦女士,在宗族事务中,与允哲宗亲比翼双飞,夫唱妇随,又是一位值得称道的饶家好媳妇。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