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族人纪事

网络经济时代的修谱专家--访天下谱局创始人饶玉华

作者:佚名 来源:天下谱局网站 浏览次数: 日期:2014/6/12 17:10:33

 精明干练,满脸溜青的胡茬,这是饶玉华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如果谈及传统文化、姓氏寻根、谱牒研究等方面,你就会伴随着他深入浅出的专业词汇、引人入胜的大小构想、从容淡定的儒雅气度,进入到一个不一样的文化领域、一段不同寻常的创业旅程。

 天下谱局总经理饶玉华
 
把谱志当作事业来追求
“我最初搞家谱、方志的收集、整理和编撰,并想把它做成一个公司,人们都认为我‘做谱不靠谱’。”饶玉华回顾那些创业艰难的日子,感慨万千。“但我自己的内心是平静的、执着的。因为我觉得谱志这个东西,值得我当作一份事业,花费我毕生的精力来追求!”
“从保护的角度来说,谱牒是一姓私史,流传于民间,不肯轻易示人,任其虫蛀霉烂。但谱牒的数量实在太多了,散失毁损也非常厉害,不可能由国家统一来做保护的事,只能靠我们这样的草根企业。从传承的角度来说,谱牒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量非常之大,举凡伦理、道德、宗教、政治等等范畴,无一不在谱牒中有所体现,许多文化现象和道德观念今天依然充满生机,但需要我们进行扬弃和提炼。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我们现在引入大数据技术,研发能够直接面向个人或家族的谱牒信息录入端口,今后既能实现全民低成本修谱,也为社会治理、人口研究提供新的平台。”
 
把修谱当成功德来从事
饶玉华对员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要仅仅把做家谱当成一份工作,要知道,每一套精确的家谱,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宗功德!”
对于天下谱局的员工来说,“片纸如金”这种观念,是在其它企业永远接触不到的。一个简单的人名、一段短短的叙述,实则承载着一个人的一生。而有的老谱年代久远、虫蛀破损,有些甚至稍一翻动,就有可能掉页或者破损,哪怕是指甲大小的一片,都可能承载着很重要的信息。为此,天下谱局明确专人对老谱进行整理拍照,员工通过照片查阅和录入谱志信息,同时研发高水平的数字修复技术,尽最大可能保护古旧谱志。
不仅如此,饶玉华坦言:“中国的家谱、方志浩如烟海,也是一个冷门,如果没有做功德的心态,没有坚守清贫的信念,是绝对做不下去的。从事谱志编撰这么多年,如果当初进入其它行业,或许我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但那些行业没有这种浸润于文化的成就感、没有这种文化传承的满足感。”他指着公司满会议室客户赠送的锦旗,“某姓氏客户曾经跟我们反馈一件真事:他们村相邻两户因争宅基地闹得不可开交,结果家谱修好后拿回去一翻,两户主是同一位太公的后代,于是各退一步、相安无事。”饶玉华笑着总结,“从事其它行业,不可能有这样感人的业务体会。”
 
把客户当成同道来对待
既然是文化类、信息类服务企业,就必然要面对客户。不过正因为是文化类、信息类服务企业,天下谱局看待客户的视角也与别的企业不同。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各地、各姓氏的宗亲理事会及其成员,还有一部分行政或事业单位。”饶玉华分析道:“但不管是哪一类客户,除了需要我们的专业服务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客户都和我们怀有同一个目标,那就是传承和发扬传统的姓氏文化、谱牒文化。所以他们既是我们的客户,更是我们志同道合的盟友!”
很多姓氏的宗亲理事会成员,本身就是族谱的保存和编撰者,只是由于年纪和专业的关系,把重任托付给天下谱局。如萧山某姓氏,数十册古家谱中记载的古祠堂信息无人能懂,公司不仅为其进行高水平点校,而且还配以注释和翻译,使全族人得以重温先祖的遗韵、祠堂的风采。该姓氏在家谱告竣后,二话不说就把祠堂的修缮、楹联的恢复、匾额的重制等等业务,都交给天下谱局。江西某地的镇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但因下属的村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项目缺少佐证,当看到天下谱局为该村某姓氏编撰的宗谱后,项目人员豁然开朗,项目一举申报成功。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