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文化

十年求索拨迷雾 一曲寤歌会王孙

作者:江西饶良僖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14/4/23 22:22:05

 十年求索拨迷雾  一曲寤歌会王孙

  —《八大山人在介冈》跋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内心深处一直萦绕着一个情结,多方求证而未得其解。今天,这个情结,终因萧鸿鸣先生的新著《八大山人在介冈》出版,迎刃而解了。

我的故乡是江西省南昌县黄马乡介冈村,公元1953年以前,介冈村隶属江西进贤县治,是抚河边上的一个古老小村庄。1957年我12岁,离开故乡外出求学,因多种原因很少返乡,内心却常怀惦念之情。半个世纪以来,冥冥之中总感觉这个偏僻的小村庄隐隐似有一种王者之气。特别是祖居老宅前面门楼上的石刻“兄弟部堂”匾额;村北面鹤林寺中高大的佛像;螺丝顶小山上的石人、石马雕像;村东北山旁的石屋式古墓;村中间池塘两岸边的旗杆石;高大而神秘的明、清两代深宅大院;村庄东西两侧小山上的香樟松林;村北的修竹幽篁;村南静静流淌的抚河;还有村民口口相传的先贤显赫故事等等。这一切,都朦朦胧胧、萦绕于脑际因不得其详却挥之不去。而今,这一切缠绕于心中的迷雾,均由客居京华多年的八大山人研究专家萧鸿鸣先生专著《八大山人在介冈》一书的出版,使我心中谜团得以释然。同时,美术史界、禅宗史学界关于八大山人在“介冈之灯社”这一段长达十五、六年的经历之谜,也终于有了一个明确而令人信服的答案。

八大山人生活在明末清初,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和宁藩王室家族背景,造就了八大山人的艺术,其

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之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开创一代宗风的祖师。但是,在八大山人遁入佛门的三十六年当中,有关他个人经历的史料、文献却传世不多,特别是几个关键阶段的经历,世人知之甚少或语焉不详,从而在研究界形成了断层。其中,八大山人在“介冈之灯社”鹤林寺长达十五、六年的隐居经历,就是极为重要的一段。

公元1644年的“甲申国变”,年界十九岁的金枝玉叶王孙朱统=(林金)·八大山人,在国亡、君死、父卒、妻、子俱殁的残酷现实面前遁入了佛门。经过几年“赢赢然若丧家之狗”的逃亡生活后,终于来到了进贤县的介冈村鹤林寺。介冈的自然环境、特殊的人文条件,让八大山人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避难之所,并从此得以在此静养身心、修习禅功和潜心书画。

八大山人在介冈鹤林寺的这十五、六年,正值青壮年阶段,可以说,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形成并渐趋走向成熟,都来源于介冈给予他的这段相对平静的佛门生活。不难想象,没有介冈,就不可能有现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传綮写生册》,也就没有介冈以后、至今被世人宝藏的所有作品;没有介冈,也就不可能有影响中国自清朝267年以来的美术、书法,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一大批画坛大师;没有介冈,也就根本谈不上被海外日人著名美术史家大山西崖誉为“海派之本”的艺术巨匠八大山人。

介冈,古属进贤县三十八都钦风乡,而“介冈”的名气之盛,也主要在明、清两朝隶属进贤县治时期。

我的先祖,介冈始祖饶竦,字伯乔·异林公,自宋熙宁(1068——1077)中,因“在汴以诗诋王安石新法”而定居介冈以来,迄今已近千年之久!历代先辈艰难创业,勤事耕读,节俭持家,尊师重教,终致我“饶氏族人”世代书宦,成为远近闻名的名门望族。尤其是在明、清两代,自明万历二年(1574)至崇祯十三年(1640)的六十六年间,介冈“饶氏族人”先后出了饶廷锡,饶位、饶伸,饶岑,饶景晖、饶景、饶景韦(左加口),饶元珙七位进士,并有数十位举人“或佐藩宣,或任卿贰”,父子同为进士、兄弟共列部堂,至今仍传为佳话。至清初,介冈“饶氏族人”,又先后有饶宇栻、饶宇朴等名宦、士人,声名播及东南。而介冈“饶氏族人”之所以能子孙后代人才辈出,除了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饶之外,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则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故鸿鸣师在书中指出:“以介冈后世子孙人才辈出,节义尚贤的现象而论,饶氏族人在进贤介冈早已形成了一个学有尚,业有成,识有义,颇具‘饶氏价值观’的‘饶学’体系”,时人亦多有“笃信饶氏之学”的文化现象。我作为“饶氏族人”的后裔,深以宝有历代先祖的家学基因,而引以为自豪和骄傲。

然而,近百年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介冈饶氏后人多奔走他方,或经商、或治学、或从政,介冈故乡仅存老弱而已。诸多古宅、古迹、古书、古玩,或迁、或毁、或卖。昔日饶氏先庐“楼高十里见樵鱼”及“介冈八景”、“白狐岭八景”已面目全非。始建于明代的大门眉额刻有“子之攸居”石匾的家祖之宅、祖传之紫檀家具、象牙拔步雕花床等祖业,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变卖一空。祖业之位于进贤李家渡镇的商号“厚生祥”、錢庄、夏布行等,亦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新农村”运动中被拆毁。以至于前些年在台湾思乡数十余载的家兄子侄及家人回乡寻根时,面对祖宅仅存一石之基,唯有唏嘘无语而心生愧对先人的无限感慨!

八大山人在介冈这一段重要经历,历来被学术界以语焉不详而忽略,其原因除上述因历次劫难而致传世文献不多、文物散失之外,造成这一状况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介冈村属地行政区划的变迁。今年春,我与友人访进贤县县委办主任夏国平先生及李家度文港笔商等友人.谈及介冈饶家,在场的进贤人士,无人不晓“介冈饶家乃进贤大户,无不对“介冈饶氏”啧啧称羡。对于饶氏名人如八大山人之密友,为《个山小像》题跋的饶宇朴等饶氏名士等,均如数家珍。但是,由于介冈的行政区划的变迁,致使鸿鸣师在进贤、南昌的考察,整整经历了十年。

今天,在鸿鸣师的不懈追求下,终使八大山人在介冈的这一迷案得以破解!倘若鸿鸣师不是穷十年努力而不舍,很难想象这一公案在学界还要迷茫多少年!

我与鸿鸣师的相识、相知颇具戏剧性,既属偶然而又俱必然。今年春节前,忽接故乡介冈村村长闵牛仔的电话,说北京一位专家萧鸿鸣先生正在老家考察,要和我通话。交谈之中颇为投机,之后函电往来、诗词唱和,遂对鸿鸣师逐步有了更多的了解。

鸿鸣师祖籍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新村下万自然村,是一个与介冈村仅距二十余里的村庄。鸿鸣师虽出生在南城县的一个书香之家,但在1968年的那场浩劫中,十余岁即随祖母和两位叔父下放到故乡下万村“插队”。高中毕业,再度被下放“插队”于南城与宜黄两县之间的里塔乡洒源村深山,历尽人间悲惨和辛酸。1977年考上江西师范大学后,有感于八大山人的坎坷身世,以及其高贵的品格和巨大的艺术魅力,遂专注研究八大山人凡三十余年。三十多年来,鸿鸣师以一己之力,孜孜于古籍研读、文献搜集真可谓皓首穷经.为研究八大山人奔波于深山丛林实地考察历尽千辛万苦,殚精竭虑多方考证而无复他求。又以“乾嘉学派”为治学之本,通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先后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并出版了十余部八大山人的研究专著,破解了学术界多年来存疑于八大山人的公案。其新发现、新观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由此而获得了国家“学术著作奖”。众多的研究成果,奠定了鸿鸣师在八大山人研究领域不可动摇的地位。

学术研究之基础,是以充分占有资料,实事求是之精神为最要。鸿鸣师研究八大山人的专著和论文,我尚来不及拜读全部作品,但就已拜读的著作而言,其资料、文献之丰富,内容之翔实,论据之确凿,逻辑之严密,学风之严谨,为当今学界不多见。联想到当下学界的诸多浮躁之风,实令人感慨良多!

今鸿鸣师在《八大山人在介冈》一书中,将八大山人在介冈的经历、以及八大山人与我祖先辈的交往、“饶氏族人”的成就,钩沉于今世,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缜密考证,写成了这部二十余万字的新著,其于学界于社会,可谓功莫大焉!尤其对于我饶氏后人而言,鸿鸣师以详实的史料,阐述我饶氏先贤不但是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烈烈轰轰赫赫掦掦数百载的名门望族,而且阐释了明末清初“饶氏族人”在八大山人艰难困顿、生存危险之际,为其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修持眷恋之地,有力地庇护了这位朱明王孙。介冈,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孕育八大山人这位中国画的一代宗师,提供了必要的“饶屋长松箕踞稳”的优越环境。完全可以说,八大山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均都是在介冈走向成熟的!由此也可以说,我饶氏先祖为中国美术界是做出了贡献的。当然 如果没有鸿鸣师把先祖这段宏德公之于世,那么,不但是世人不知,即令我饶氏后人也无人可知!由此推之,历史上还有多少奥秘由于各种原因被永远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了啊!毫无疑问,该书的出版,对于宏扬我饶氏先祖之德誉 ,激励饶氏后人“修齐治平”立德、立功、立言之志气,复兴我饶氏之荣耀,重振介冈之锦秀,将起到极大的鼓舞和启迪作用。

江西是个文化大省,八大山人一生的活动范围,又都在江西境内,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昌周边地区的100公里以内范围。因此,深入研究八大山人,不但可以提振江西人的文化自信心,提高江西的文化知名度,而且可以为江西的文化事业繁荣、释门“和谐”思想的传播、文化产业的兴起、人文旅游的发展,产生出积极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本一介寒士,生于战乱而长于艰难,曾有志于学术而终偶入政界。幼时离乡而于老年在新余市安家,真是反把“它乡认故乡”啊!反思浮生,除有《俯仰集》、《五味集》自珍外,竟一事无成,真正堪忴堪叹。人生之风云际会故不可测,家族之盛衰荣枯更难逆料!我有幸能结识鸿鸣师,或可有望于眷眷依恋故乡的山野之间,成就一番中兴“介冈饶氏”的未尽之青史耶!

我于书画本只识一解二,对于八大山人也局限于知其名、识其艺而已,因鸿呜师使我对这位与我饶氏先祖有深厚交谊的中国画宗师,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有了能够穿越时空、与三百多年前的王孙八大山人及我饶氏先祖同游“介冈八景”的诗词唱和,故以“十年求索拨迷雾,一曲寤歌会王孙”作是跋之题,又以与鸿鸣师唱和的几首,作为本文之结尾。

《读萧鸿鸣大师新作<八大山人在介冈>有感》

先祖恩德佑介冈,泽被后世万年光。独坐衙斋心潮涌,思接百载慕贤良。

王孙驻锡鹤林寺,位伸兄弟列部堂。介冈八景今何在,游子他乡思故乡。

附:萧鸿鸣先生《和介冈饶氏三十一世孙饶良僖先生先韵》

进贤南昌寻介冈,十年思索费时光。书斋相伴散佚卷,辰星多随履迹良。

传綮按剑灯社寺,庇护自故明堂。菊庄它日若重现,客京赤子即还乡。

其二,《和八大山人<问香楼>诗》

问香楼寒梵音新,听音谁是知音人。人生真谛细参悟,洗净心尘脱凡尘。

附:萧鸿鸣先生《次饶良僖问香楼韵》

问香楼遗旧话新,古今尝有托迹人。微音绕空犹在耳,莫让钦风再蒙尘。

其三,《赠鸿鸣大师》

勤学精思傲儒林,千年古村觅真经。介冈奥秘谁人解?京华大师萧鸿鸣!

附:萧鸿鸣先生《和饶良僖赠鸿鸣韵》

传照睹采思饶林,宦战卅秋再觅经。先庐新霞翘首盼,风追踪宜长鸣。

我因先祖而于八大山人有更多的了解,又因鸿鸣师的《八大山人在介冈》而对故乡介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此,不但我饶氏后人将永远感谢、感恩鸿鸣师的无量功德,饶氏先祖的在天之灵,亦将护佑鸿鸣师一生平安、好运!是为祈祷,是为跋。

 

 

介冈饶氏三十一世孙

饶良僖

20096月 于新余五味斋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