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寻根问祖与历史文化

南昌黄马介冈(古临川界岗)饶家查谱记

作者:江西-饶国平 来源:《饶氏春秋》节选 浏览次数: 日期:2014/4/22 0:14:20

 话说当年,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拟推行具中国特色的“农业信贷政策”。但改革中,农业税虽说减免了,但农资高涨,百姓借不了贷,商业银行随意提高利息,百姓苦不堪言。抚州有个叫饶竦的青年学士,进京堵在当朝总理家门口上访,并散发传单相讽“又还垂翅下丹霄,归指临川路去遥。残亩荒田多卖却,要钱准备纳青苗”。

这饶竦是何方神圣呀,敢叫板当朝宰相,结果如何?哈哈,大家别紧张,我说的事是发生在宋代!当朝宰相是他老乡王安石,《湘山野錄》第三卷中说“丞相亦以十金贐之”!我们这位饶氏先辈真是技高胆大,宋·曾慥《类说》还记录有他逃税的故事。

1、南昌府志(一)

这位饶竦就是现南昌县黄马乡涂洪界岗饶家的一世祖“竦公”: “初与王安石友善,及安石力行新法,朝议沸腾。竦极言更张太骤,动摇民心,安石不能用,遂归。卜居玉湖别墅,著述自娱。”

2、江西通志(一)

工作单位的公司总部就在南昌市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岱山边上,饶宇朴题跋的八大山人《个山小像图》是该馆的镇馆之宝,饶宇朴就是介冈饶家人。

我与介冈的结缘首先要从几年前说起,当时湖北饶有武先生满世界找临川介冈,我们也讨论过多次。后在文港王安标的帮忙下,才知现叫“介冈”已改名“界岗”,属南昌县黄马乡涂洪村管辖,最后促成了萧鸿鸣等实地探访,终于寻找到了困惑明清史学界和美术史界100多年、八大山人最早遁入佛门的“介冈灯社”这段曾经被研究界失落的16年历史。

萧鸿鸣从《饶氏九修家谱》查找到“介冈”的历史沿革及八大山人同门好友饶宇朴的生平介绍。通过该谱对饶宇朴的生平介绍,解决了八大山人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并存在争议的问题,即《个山小像》上饶宇朴的跋语中所钤盖的“鹿同”印章。在以往学术界认定的或为“八大山人表示其释家身份的印章”或为“八大山人父亲鹿洞”之印章的争议,该印章实乃是饶宇朴之号“鹿同”的印章。

3、南昌府志(二)

萧老师在介冈饶家住上了几个月,于2010年撰写成了3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八大山人在介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1355日,临川的饶早祥先生电话邀我去黄马查谱,临川赤岗一支曾在90年代去介冈接谱,现在发现可能有错,要重去核谱。我虽在南昌市工作十余年,平时通过网络对介冈讨论不少,却一直没有机会去拜访,心中暗喜,欣然同意一同前往。

我住昌南,沿去抚州方向,在茶桑研究所转进去几十分钟就到了。介冈饶家,村庄就沿着河堤而建,坐落在抚河弯道,蜿蜒着一脉盈盈河水,我望着这片抚河水域遐想着:古代通行靠水运,那水面肯定是帆船点点,飞来驶往,水鸟野鸭,秋去春来……先人们真是会选地方呀。我杞人忧天式地问宗亲建村以来,有没有发生过洪水。宗亲笑着否定了,他们介绍说以前村上流还有溪水穿村而过,村中是几口大塘,前年搞新农村建设时才挖通并在岸边装上了护栏。

4、介岗地理位置

介冈饶氏族谱谱上记录是始修于“元”咸淳甲戌年。下面的资料来自介冈2009年十一修族谱:

《介冈饶氏初修旧序》

5、《介冈饶氏初修旧序》(一) 

图6、《介冈饶氏初修旧序》(二)

但我很快发现,这和王安标以前传上来的资料不一致,下面是他从介冈抄来的1988年十修族谱:

《介冈饶氏源流序》

    饶之先世由来远矣。粤稽列史所载,系出楚大夫擅政伯芬之后。芬生成、满、申、政、暄、广、桓、郢、熹,凡九世。

    汉有威公为鲁阴太守,历耀、援、孟至斌,官校书大夫。静思官司马,俊、佶、忠、信,义为博士。陟、瑒、福、祖,齐同任刺史,海德、嗣嶦、仕宏官秘书郎。防,讳存宗,通、忠封平阳伯,靖、简、纬、诸儒为清河太守。季钊,逢吉,德裕,渊,钦官侍郎,昭,铎,顺,昊封淮阴侯,法尚,常宁,境欲官太使,续、助、昌、宁,旻大理评事。

    晋有仲季太常寺丞,仲衍、贳力,昂次侍郎。守先、佑建封燕国公。孔谦、福振、尚彬为鄱阳令。

    其在前五代也,宋有存忠公,齐有劼,梁有义祖,隋有仪与圭。唐初有文风、义存、蔺、坦诸公,其间世系缺略,昭穆莫辨。

    递传至福生元亮于鄱阳,仕唐德宗为浙东安抚使。自是族益昌大。抚州之饶出自鄱阳,而建昌、南城又抚州支派。讳植翁者以父汉宁仕唐为散骑常侍,宦居金陵,因禄山之判,避居抚州之仙源,卿因家焉。兄正官左拾遗。子怀英,官寺丞,因差镇南城,复居南城黄源。植生 天宝己丑,寺亟生文宗大和庚戌,七十八岁始生光禄大夫信,则梁太祖开平二年也。信以先世在鄱阳白干,改黄源为白干(今南城县珀玕),以示不忘祖先,白於即今之馀干也。信子四,曰勋、曰烈、曰熊、曰罴,具裔分著于江、浙、楚、闽及各郡邑者,未易仆数。勋生八玉,熊官至淅西提刑,再迁临川招贤述陂(招贤述陂--招贤乡十四都黄城里金沙堡,今临川县上顿渡新大桥以西。述陂---唐代所修之围堤),卒葬狼立墎。越熙、绪、弼,四传至硕,官衡州太守,及资善大夫师旦公而五子生焉,鉴、镇、鑛、钦、钤。

  钦生端、翊、竦。宋熙宁中两举不第,以诗诋王荆公,遂居进贤湖玉(今南昌县黄马乡介岗村)。越二世至子云,以文词知名于朝,授迪功郎。子三捷、三复、三德,三捷武陵丞,三复大理评事,冠裳济济,簮缨绵绵。盖自唐宋以迄元,其支分而派衍者,要皆本元亮之后,非先世积累之厚,曷克臻此。其阅世既远,其族俞繁,以科甲登仕籍者相踵,赀产富文儒出。噫!盛矣。其履历、生娶、卒葬具录不强,其所不知不记,其所难信,不弃微而失实,不籍显而饰虚,固足以见尊祖敬宗之意,亦可为世人之程式也巳。

                                                                                             咸淳甲戌 黄钟月                                                                                                                             旴江(抚河)程钜夫书

程钜夫(12491318年)这个人非常有意思,吴澄的同学,他生在宋代,但成名在元代。这和他和经历有关。他的叔叔叫程飞卿,在1276年当宋代的官‘建昌军通判’、‘安抚使’时献城降元,27岁的程钜夫作为人质进京,后被元世祖赏识,担任许多文学官职。

我们再来看下《介冈饶氏源流序》,落款署时是“元咸淳甲戌黄钟月”,但元朝没有咸字打头的年号,也没有咸字打头的帝号。南宋倒有咸淳的年号,是度宗的年号,乙丑1265-甲戌1274。南宋咸淳甲戌为1274年。

换言之,程钜夫书在撰写《介冈饶氏源流序》时,还是南宋人,这样落款南宋的也正常,但他成名在元代,可能后世抄谱者相当然的在前面加了个“元”上去。为什么说可能是抄者有意这样写呢?其中还有一个细节要提一下:程钜夫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庙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程钜夫写介冈源流序时,元人还没打过来,估计落款也是“文海”也难说,但二年后,元人成了占领军,饶氏还敢打前朝的落款么?这种现象其实相当普遍,在东乡饶氏谱上,对饶宗鲁父亲的生辰落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里先不细表。

比较了“介冈1988年十修族谱”和“介冈2009年十一修族谱”内容,仔细的读者都会发现,前者对后者内容进行了增补和摘抄,谁在1988年修谱时自己加插一大段内容进去?人家旧序明明说了“今谱以植翁为初祖而不及鄱阳之祖者,盖以历更世变,无所稽據,不追补而强合最为得其实”。原来,问题出现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原谱被“干将”烧毁,近年来通过丰城等地介冈外迁后裔对谱,饶氏族人经过各种努力才恢复过来,造成了现在介冈族谱几个版本的情况。

PS20138月,我们去万年双峰故居时发现,他们谱上手抄本上落款是“宋咸淳甲戌”,我的猜想正确。

抚州临川赤岗一行带来了他们的老谱(90年代修),一摊开,我们就发现了问题,他谱上记开基祖“旻公”字开泰,号干岗,成化庚寅年四月廿五日已时生由进贤界港迁居抚州临川外西厢之赤岗……

临川赤岗上标“旻公”是忠公之子,可成化庚寅是公元1470年,介冈谱上“饶开泰”清代人,“洲公“之子。”洲公,字介湖,行列一,乾隆丙戊年生“。问题出在” 旻公“是字”开泰“,显然不是同一人。真是开了一个大玩笑呀。

古代至少在商周以前,人一生下来是只有姓的,名和字要到成人后才有,然后有姓有名有字之后,才可以结婚成家,而没名和字的时期就用个过渡的小名,为什么要这样呢?我觉得主要是,古人认为名字是一个人的信息代号,从名字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在经过许多年的成长后,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其性格,习性和观点基本已经形成,然后综合这些个人信息,就可以给人定一个名字了,这个名字要高度的综合这个人的各个特点,从名字的信息量,就能“读”出一个人的很多内容来,很大的表现了古人的朴素与智慧。

而现代的名字,从出生到去世可以用一辈子,已经成为一个人的代号,没那么多的信息成分了

7、《赤冈饶氏支谱世系》

我们查翻了介冈族谱,没有找到更多线索,看来只有等以后有机缘再去接对了。

“临川界岗“原属进贤县“钦风乡”,现南昌黄马乡“介冈饶家“。这个弹丸之地,在明万历年间出了七名进士,三名举人,极其辉煌,名震四方,显赫一时。地方志有记,明万历二年(1574)至崇祯十三年(1640)的66年间,这里有饶廷锡、饶位、饶伸、饶岑、饶景晖、饶景、饶景韦(左加口)、饶元珙七位进士,并数十位举人,与明朝有着难以割舍的历史渊源。

中国画一代宗师的八大山人为明朝王孙,1644年清军入关后,得介冈饶氏(时属进贤县三十八都钦风乡)庇护,在该村鹤林寺出家当和尚。法名传綮,并在此创作《传綮写生册》(现存台北故宫),但史学界、佛学界、美术界对此段历史一直讳莫如深,萧先生历经十年寻访、考证,终于将这段历史大白于天下。清同治版《进贤县志》卷十八忠节良臣录,進賢縣志卷十八,最前面六位均是介冈饶氏:饶景暉、景曜、景暐、位、伸、景暘。

介冈宗亲介绍说,村口原有块“翰林第”碑,是赐于饶宇栻的,即饶宇朴的亲堂兄。几年前被偷走了,现只剩石座。村中饶位饶伸“兄弟部堂”匾,已经拆得只剩下一面墙了,饭后,我们参观了村不远处的鹤林寺。在同冶南昌府志有记:“顺冶16年饶宇栻重修鹤林寺改今额。”想不到 “鹤林寺”更是残破,萧鸿鸣老师曾在村里住了月余考察。路口立有县级保护单位碑,面对着矮墙残壁,我实在是无法想出当年“楼高十里见樵渔”的规模。八大山人在介冈鹤林寺生活了十五六年,对他的绘画艺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饶宇朴后曾中顺治八年举人,也是弘敏的俗家弟子,与八大山人可谓是“生死之交”,两人交往长达30年。萧认为饶宇朴是后来八大山人“佯癫还俗”的唯一知情人和同谋者。

现在,能翻开饶氏族谱,找到为《个山小像》作跋的“饶宇朴”资料,重走了萧鸿鸣 笔下的“介冈八大山人出家地建筑遗址”:“鹤林寺遗址”和“灯社遗址”,我真是感受颇多。

8、《介冈八景》

宋代一世祖饶竦 初与王安石相善,及王安石力行新法,极言更张太骤,动摇民心,因而归乡隐居,以著述自娱,元祐间以“水非水火不生,然踏水火必死,奈何犯之”的灼见而不肯出仕,后来果然免于党祸。“饶竦是个明白人呀,宋代党人之争,居身于事外是明智之举,复出肯定又要被政治倾轧了。而明代介冈饶氏倍受皇恩,明未清军制造了“戊子之难”,饶氏几十口为大明殉节,并在清初长期庇了明皇后裔八大山人朱由桵(朱耷)。

59日,我仍沉浸在访介冈饶家的思索中,并把心得和体会上传到新浪微博,并附《清饒宇朴書 軸》、清聖祖康熙十八年(1679)书法。此轴曾发表于台湾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15。萧鸿鸣老师看到我的私信后欣喜不已:“该书法中因有“鹤林寺”三字,故它的文献价值与个山小像跋文一样重要。由此,它给老夫的八大山人在介冈中一系列的相关考证与推测,提供了实证。即:老夫的“假说”,由于该件作品的出现,使老夫的“假说”变成了史实。“

同冶南昌府志有记:顺冶16年饶宇栻(饶宇朴亲堂弟)重修鹤林寺改今额。

9、《进贤县志》

510日,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饶氏二遗址上榜,一为江西南丰元亮公墓址白舍饶家山窑,二为梅州大埔饶氏“父子进士牌坊”。大埔饶氏进士坊,建于明朝万历38(公元1610),“文革”中被破坏,1982年修葺,1989年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而同时代江右御史包见捷所立的江西南昌黄马介岗饶氏”兄弟部堂“现已岌岌可危,只剩下牌匾,村中多栋古建筑现已损坏殆尽。原村口饶宇栻的“翰林第”几吨重石碑都被盗……江西晨报记者得知消息后并以为线索,连线于我,完成了一篇采访报道,呼吁各方保护。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