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历史

广东韶关乳源饶仁舍命架大桥

作者:许化鹏 来源:韶关日报 浏览次数: 日期:2013/11/5 23:35:33

    广东韶关地区乳源县大桥镇有一座气势雄伟的通济桥,俗称大桥。说起此桥,人们无不称赞建桥者饶仁,传颂着这位古代好人倾家舍命架桥的故事。 


通济桥老相片

明朝正德年间,今大桥镇长冲村有一位村民叫饶仁,是当地的大户人家,他心地善良,好善乐施,修桥修路,济困扶危,从不吝啬。大桥村前有一渡口,名石窖渡,行人过此全靠木船摆渡,每遇洪水,人畜溺水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饶仁歇斯底里想做件大善事,在这里架一条桥,以便行人。可是此处河宽六七十米,虽说自己家里有些钱财,但要架此桥,就是倾家荡产也是杯水车薪,饶仁深感有心无力。
    饶仁有个女儿嫁到大桥村,来回都要经过石窖渡,每次女儿回娘家探亲,回大桥时,饶仁都要送她回家。但每次将到河边,女儿就不让他再送,饶仁好生奇怪。有一次,饶仁送女儿快到河边分手后,趁女儿不注意藏在路边,见女儿转身往前走时,悄悄跟着,远远望着女儿。这一望让饶仁傻了眼,他见女儿毅然脱去衣裤淌水过河。饶仁回家后把经过告诉妻子,其妻听了哭泣道:真苦了闺女啊!女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啊?为什么就没人架一条桥呢?此时,饶仁下定架桥决心,他走村串户,集资筹款,不日动工。工期进展没多久,筹集来的款项便使用一空,饶仁只好把自己家里的部分家产卖掉暂且维持。由于工程耗费巨大,难以为继之时,饶仁又得变卖家产,最后,田地、山林、房屋,所有能变卖的东西全给卖了。没有了房子,饶仁就在村子背夫搭起一间茅棚,全家搬到茅棚里去住;家里没了粮食,他就把妻儿带到工地做工。正当饶仁倾家荡产建起桥墩之时,适逢山洪瀑发,被冲入河中的树木拦江涌来,眼看桥墩就要毁于一旦,饶仁急得像发了疯似的,不顾一切爬上桥墩,顿足捶胸,仰天疾呼:苍天啊……你开开眼吧!……今日我誓与桥墩共存亡,基不获全,我不愿生……” 

    说来也怪,饶仁这么一哭喊,拦江树木渐渐调直树身,从桥墩两边的空隔穿流而过,桥墩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此事一传开,四乡八邻,行人过客,无不为之感动,纷纷解囊相助,在众人的大力支持下,明正德七年(1512年)桥终于建成,取名通济桥

明万历间乳源知县吴邦俊在《石高溪通济桥记》中赞扬饶仁曰:夫不为一家计,而便一邑之通;不为一生惜,而图万人之济,有仁而桥以建,则楚粤其有幸哉! 
    通济桥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被洪水冲毁,二十九年(1764年)建复。

 

(本文摘自《韶关日报》2012年3月24日)

 

附:有关通济桥的资料:

通济桥(俗称大桥),位于大桥镇大桥村前,始建于明中叶。

清康熙二年《乳源县志》载:时有乡民饶仁义构石桥一座,名曰通济桥,署县李盛春题扁曰:历揭通登舆徙侔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被洪水冲跨,二十九年(1764)由村民许嗣书纠首建复。

通济桥所跨河的本名为石高溪源出乳源五指山的莽山,在未架桥之前,往返于这里的行人,全凭舟船摆渡。知县吴邦俊(明万历二十九至三十五年在乳源任职)石高溪通济桥记:石高渡之有桥,自乡民饶仁始也……兹渡之泅弱多矣。方春集雨,川流溶发。建瓴而下,其势湍急。触石成声,为澎为湃。人观之却步,马牛靡然(康熙二年《乳源县志》)。桥建成后配有专人管理,渡夫改为桥夫,岁给工食一两零九钱。

通济桥为拱圈石纵联砌置的两墩三拱式,桥墩逆水面作分水尖状,东西走向,长53米、宽6米、高8米、拱跨12米、拱矢7米。桥面用石板镶铺,两边用条石筑成桥栏。中间筑桥亭,亭内供奉真武像,旦暮香火而镇之。桥两端台阶数十级倾斜至桥面。1958年开乳源至坪石公路时,桥亭被拆,台阶被填平,并加筑一截钢筋混凝土引桥,桥面再填入一层沙土。可负载10-15吨载重汽车通过,是坪乳公路干线的主要桥梁之一。新开坪乳公路改道后,该桥已禁止大车通过。

通济桥是乳源县境内唯一规模宏大的古桥梁,大桥镇的来历由此得名,俗称大桥”,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艺术研究价值。19931月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通济桥雄姿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