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文化

一份清康乾年间汀州武平迁移浙南云和的珍贵资料

作者:饶如龙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13/9/9 9:33:37

   前几天,我有幸从浙江云和饶海娟宗亲处得到新编浙江《云和饶氏宗谱》电子版第一册资料。读毕,感触良多。

据民国七年饶翼所作《云和饶氏族譜源流序》:“我饶氏均自福建武平于前清康熙、乾隆間迁来本邑,散居于瑞滩、饭甑砻、赤石、渡蛟、木吉寮、乌椹源等处,开基之祖虽各不同,而溯其本源大半皆武平陈坑一世祖永聪公之后。瑞滩开基祖自亮公则永聪公玄孙,东山公次子思山公之六世孙也。饭甑砻开基祖上奎公兄弟则东山公长子怀山公之六世孙也。渡蛟开基祖昆山、仑山公則永聪公幼子仲桂公之十世孙也。龙泉开基祖上奇公则昆山、仑山之少弟也。木吉寮开基祖庚养公则与渡蛟开基祖爲从堂兄弟。赤石开基祖琼华公与瑞滩一支为稍近,系思山公子旺吾公幼子新若公之后。惟乌椹源一支则与大始祖千一郞公之孙文称公時分派,文称公长子千七郞子孙移居炉坑,是为乌椹源之祖。我等各村则均文称公次子千八郞之后也。溯乌椹源开基祖接应公出自武平炉坑,其炉坑开基祖兴公只知为千七郞后裔,究为千七郞之何代子孙、支系失传无所稽考。故与我瑞滩等处支派长幼尊卑之序莫之能辨,今虽合作一譜,特为另列一派,俾不至昭穆混淆,以昭核实。至先代源流则自千一郞济宇公以前遙不可考,其可得而稽者,旧序详载,兹不复赘云。”

从上可知,云和饶氏大都与福建武平县陈坑村(现为武东乡陈埔村)及周边饶氏后裔外迁有关,其最先迁出者为自亮公。据《瑞滩开基祖自亮公传》:自亮公,生于陈坑。公兄弟三人,长集亮、次特亮,公行三,于康熙季年自陈坑迁来云和,初居四都赤石,开设商号曰元盛,后迁往五都瑞滩。公弱冠时居云数年,后归武平陈坑待父母均去世后,将家乡产业均让予二兄,复来云和。公生三子,长子金简、次子成简、三子玉简。其中三子玉简公行善好施、重视教育,清道光20年(1840年)百岁时皇帝赐有“升平人瑞”百岁牌坊。自自亮公之后,陈坑村及周边饶氏后裔此后有多人尾随前来云和,散居于饭甑砻、赤石、渡蛟、木吉寮、乌椹源等处开基。

汀州府,清朝时曾管辖长汀、上杭、武平、永定、宁化、连城、明溪、清流八县,这八个县的人,当时称为汀州人。按理说,作为古时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南部一带,土地开发利用较早,没必要进行大规模的移民。那么,当时作为汀州人的武平陈坑饶氏为何要远迁移至千里之外的浙江云和谋生?这还得从清朝初期的“三藩之乱”开始说起。

16731121日吴三桂起兵叛乱,至16811029日清军进入昆明结束,史称 “三藩之乱”,历时八年。其中靖南王耿精忠部与清朝部队的战争主要在浙江南部及西部一带。康熙时有人指出:独衢之江()、常()、开()三县,温之永()、瑞 ()等五县,处之云()、龙()等七县被陷三载,困苦,备极颠连。又如西安城郭虽存,而郊原或为贼据,或筑壕堑,以作战场,较与受害各邑相等。……自闽回处,惟见百里无人,十里无烟。说明战后地广人稀,战后客家移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迁入浙江山区的移民,主要来自福建汀州府和江西,并以麻靛种植为主业,这与浙江当地政府当时有计划招徕活动有关。自亮公及后来其他云和诸位饶氏先祖迁入云和的阶段,也是清朝历史上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的“康乾盛世”时期。

那么,他们的当时迁移路线又是如何呢?《云和饶氏宗谱》给出了当时从陈坑外迁浙南的路程记录表(见相片1

 

查阅以上记载的有关地名记载,可很清楚找寻到当时他们的迁移路线:

1、“陈坑-而坑-雷公井-樟树头下-牛皮界-乌石头下-小岭-木马山”这一段属现武平县武东乡及中堡乡境内,其中“雷公井、乌石头下、小岭”现仍使用。

2、“千家村-官庄”这一段属上杭县官庄境内,现仍使用。

3、“龙下-福林步-大田-岩至钱-汀州府-心桥”这一段属现长汀县境内,岩至钱应为现河田岩子前,心桥应为新桥。

4、“盘家庄-药里江-宁化县-中沙-何龙排-五家坊-安县司”这一段属现宁化县境内,盘家庄应为彭家庄、药里江应为药里迳、何龙排应为何龙、五家坊应为伍坊、安县司应为安远,现仍使用。

5、“锡郭-草鞋桥-兰溪桥-凤燕桥-长结”这一段属现建宁县境内,长结为现金溪乡长结,现仍使用。

6、“分水塘-满州岭-梅口-珠口-太宁县”这一段属现泰宁县境内,现梅口及泰宁县仍使用。

7、“大布江-山口塘-十里江-石口-杨汤渡”这一段属现邵武市境内,大布江应为大埠岗、石口应为晒口,现仍使用。

8、“界首-姜坊-长平-钧溪-陈口”这一段属现建阳市境内,姜坊应为江坊、现界首、长平仍使用,陈口为建阳与武夷山接界的一个小村。

9、“黄土-兴田土-南台土-回坊-五仆街”这一段属现武夷山境内,黄土、兴田、五仆街应为五夫,现仍使用。

10、“龙井坊-石皮街-临江-九秋塘-木岭头-前洋街-五都洋-木贷口-大坦-八都”这一段属现浦城县境内,石陂、临江、前洋、五都、八都等仍使用。

11、龙泉县。

从以上分析可知,当时从汀州武平迁至浙南云和的线路依次为武平-上杭一角-长汀-宁化-建宁南部-泰宁-邵武一角-建阳一角-武夷山南部一角-浦城-浙江龙泉-云和。从地形地貌上分析,古人主要沿位于武夷山脉之间的山间盆地行进,应属当时一条主要交通官道,当时汀州府各县招徕大批赴浙南民众应大都沿这条线路往返。由于大部分均为山道及人行道,我估算在1000公里以上,按人均每天20公里的速度计算,从闽西武平陈坑至浙江南部的云和,至少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

那么,陈坑现属武平县武东乡陈埔村,为何当时标注为上杭呢?我推测清朝康熙、乾隆以前,陈坑村均应属上杭县管辖。这从现广东韶关乳源县及乐昌传送的饶氏老谱资料中也可知,他们记载“陈坑”明朝时为:“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三图民籍第七甲里长陈坑尾”,也可佐证我的推测。

远赴浙南的汀州人,迁入之初,多以植靛为生,大都居住于条件恶劣的高山峻岭之间,平地或丘陵间常被土著占据,二者之间有一定差别。平地上的土著就常带恶意地称呼山里的汀州人为山狗子。但由于云和县属山区县,客家与土著都居于深山之中,此类差别就不明显。并且,云和县迁入汀州人众多,人口接近或超过土著,形成了人口重建。因此,汀州人土著化进展很快,这从清道光20年(1840年)玉简公百岁时皇帝赐有“升平人瑞”百岁牌坊,说明当时饶氏已逐渐融入当地的社会中,已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可。

但是,客家人有一警句: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祖宗的语言,是他们在远离故乡,不得不挣扎求存于瘴疠之地时,仍然抱着庙宫未改,城社尚存的心态,成为维系一个族群世代相传的重要纽带。当地汀州人居住的地方仍操着汀州腔,保留着汀州风俗,并自称为汀州人。有诗云:作客处州三百年,年深外境优吾境 。日久他乡即故乡,梦里依稀是汀州。

云和饶氏也是一样,经近300年世代繁衍与发展,现全县饶氏(含散居各地)有1268人。他们最初居住的瑞滩、在1984年就因紧水滩水电站的建设而淹没,族人分散迁移各地,因此,如果不及时修谱,其根必断。

说起本次修谱的缘由,还得从饶文水老人“单骑摩托千里寻祖”的故事开始。201037日,已达知天命年纪、有着强烈思乡情结的瑞滩后裔饶文水老人,独自一人骑摩托车奔袭1000公里,来到福建龙岩地区寻祖,由于行政区划改变,以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原族谱记载的地名已无人知晓,苦苦寻找两天无果后,扫兴而归。但他不甘心,经过一番准备,49日他再次踏上了寻祖路途,经过2天骑行, 3天辛苦寻找,终于找到了老祖宗祖地武东乡陈埔村(原陈坑村)。并在当地宗亲的引领下找到了开基太公自亮公的祖地。在他的推动下,云和饶氏群策群力,推举饶文林、饶云顺、饶海娟三人组成编谱委员会,经过二年悉心收集、登记、编辑、校对,终于完成《云和饶氏宗谱》,本谱资料详实,文稿通俗易懂,内容齐全,是一本高质量的饶氏族谱,也是一份记载清康乾年间汀州武平迁移浙南云和的珍贵资料。

古人历经60天才能完成路程,现因有了高速公路,从武平陈埔村往云和,只需半天多的车程。以前,关山重重,分居各地的本村后裔数百年均不曾联系,现在只需上网加入饶氏Q群就可畅快交流。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叹现代社会的方便与快捷。但是,现代社会竟争的残酷性,让族人们均为了自已及家庭的生存在奋斗,又有多少族人有时间关心饶氏家族的历史及发展呢?在这方面,饶文水老人“单骑摩托千里寻祖”的故事确实让我们感动与觉醒,我想,应该是饶氏各种人才,特别是生活水平已进入较高层次、具有各项专长的饶氏人才,站出来为饶氏各项事业发展尽心用力的时候了!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