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文化

饶应祺稿本典藏流传的历史故事

作者:李德龙 来源:《中国边疆民族研究》2010年第三辑 浏览次数: 日期:2023/1/1 23:45:46

 饶应祺从政新疆数十年间,产生过无数的行政文书、往来信函与电报文件。按照清朝重臣行政文书的规定和他本人从政和日常生活的习惯,饶应祺的全部行政文书和信函、电报都留有底稿或抄稿,这些稿本文献是他一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研究晚清历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其典藏流传过程,曾经历过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

据饶氏家人回忆,饶应祺去世后,这批稿本文献一直保存在湖北恩施饶家后院的书房内达三四十年之久。这期间,虽经辛亥革命和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战火和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革命,但这批文献都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饶家后人功不可没。

20世纪40年代,饶应祺之孙女饶毓苏女士与著名的民族学、人类学家、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耀华先生结婚后,由于林先生研究的需要,饶毓苏女士征得家人的同意,将这批文献由恩施带到了北京保存在家中,不仅供林耀华教授作为研究资料使用,也经常有同学校的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们前往其家中翻阅。这样又经过三四十年,这批文献在林耀华先生家中一直保存到了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1966年开始了以扫除“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为开头的急风暴雨式的“文化大革命”群众运动,林耀华夫妇和家人仍然顶住压力,冒着被揪斗、被批判、被逮捕的危险,默默地保存着这批在当时可谓典型的封建“旧文化”稿本文献。据经常到林先生家翻检这批文献的著名清史专家、中央民族大学王锺翰教授生前介绍,1971年的一天,林耀华对王锺翰说:“我是搞民族学的,你是搞清史的,这批文献对你更有用,不如把它拿到你家里,好好保存研究”,王锺翰为林耀华先生的慷慨大度所感动,便对林先生说,“既然你有贡献这批珍贵文献的想法,不如把这批东西正式捐献给学校图书馆,这样的话,一来可以使这些文献变成国家的财产,别人不好去损毁它,避免被红卫兵抄家给抄走,二来还可以让更多的研究者将来使用”。听了王锺翰教授的建议,197154日,林耀华先生将这批饶应祺稿本文献全部捐献给了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当时的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以“革命委员会”的名义,用印有“中央民族学院革命委员会”红字头的信笺,给林耀华先生开具了捐赠证明,其全文如下:

“林耀华同志:

承你把自己贮存的档案等文件赠给我馆,我馆现已整理入藏,共计档案等122,信稿1袋,电报底稿7捆,奏稿1小包,拓片1包又碑帖2册。这批文件包括了不少有用的资料,我馆特致谢意。附上目录壹册,即请查收。顺致敬礼!1971.5.4.

从林耀华先生赠书的证明可以看出这样三点:第一,当时的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还没有完全被造反派所控制,一些了解古籍文献价值的专家很重视林耀华先生的捐赠,他们对林先生捐赠的稿本文献,进行了初步统计,登记了目录回赠给了林家,并且代表图书馆“特致谢意”。第二,林耀华先生捐赠的饶应祺稿本文献,当时还未作细致的分类整理,有的已经初装成册,有的还处于散册、散页、袋装、绳捆甚至塞入纸包当中的状态。第三,接受捐赠的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以及学校革命委员会,当时还不十分清楚,这些稿本文献是由清朝皇帝任命的新疆巡抚饶应祺留下来的,还不十分清楚这些捐赠品种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因此,只将这些稿本文献中大量的奏稿称之为“档案”,而只将“小包”内的东西称之为“奏稿”。基于如上三点情况,在1971年那个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的时代,饶应祺稿本文献才得以安静地睡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的书库中几乎无人问津,直到“文革”结束以后,才有人前去翻动这批珍贵的写本真迹。

   在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指导之后,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为了保护大量的馆藏古籍文献,拨出专款为林耀华先生捐赠的饶应祺稿本文献制作了专用函套,将这批用麻绳捆成的一卷卷文书稿本,分装成23函,直至今日。从林先生捐赠这批文献至今,时间又过了近40年。

   回顾饶应祺稿本文献收藏与流传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湖北恩施饶家收藏阶段、北京林耀华家收藏阶段、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收藏阶段。三个阶段各有30多年。在这100多年中,多数的年代都处于战争或革命斗争时期,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每时每刻似乎都有彻底毁灭这批文献的危险存在。然而,饶应祺稿本文献却完整无缺地保存了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当中不仅有饶家后人的丰功伟绩,更有林耀华家人的卓越贡献,还要感谢1971年在“革命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的专家慧眼识珠,没有把这批文献当作革命的对象,而是安全地将其典藏到了传统文化振兴的今天。

几十年来,很多从事清史、边疆民族史、甘肃、新疆、恩施地方史志研究的学者,不断前来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查阅饶应祺稿本文献,但是,由于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任何整理与编辑,很多文书无题无目无索引,往往使众多学者打开函套之后,面对一捆捆、一件件的手写本文献,明知其价值可贵,却无从下手摘录或引用,因为根本不能了解全貌。将饶应祺的这些未加整理的稿本文献直接交给读者反复翻检,既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文献价值,又不利于这批珍贵文献的保护。有鉴于此,在盛事修书背景下的2007年,中央民族大学的部分学者,以整理祖国边疆民族历史资料为已任,经过两年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在2008年底将饶应祺稿本文献全部定名、定性,分门别类,编写了数十万字的目录索引,然后利用现代化手段,扫描制版,列入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之“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文献从书”出版项目,以《新疆巡抚饶应祺稿本文献集成》为名,由北京学苑出版社以38册精装本的形式印刷出版,终于可以使饶应祺稿本文献广泛地流传于国内外学术界了,也可以此书告慰饶应祺巡抚以及林耀华先生、饶毓苏女士的在天之灵了!

 

   摘引自李德龙《中国边疆民族研究》2010年第三辑“浅论新疆巡抚饶应祺及其稿本文献的价值”一文

   (李德龙,男,汉族,1956年生。北京人,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巡抚饶应祺稿本文献集成》主编)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