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族人纪事

民国时期长沙商界奇才--饶菊生

作者:饶悌清整理 来源:中华饶氏网 浏览次数: 日期:2013/2/21 19:11:17

上世纪30年代长沙商界出现了一位奇才,他就是名闻遐迩的饶菊生。

饶菊生,字运鸿(1850——1944),系元亮公 33代孙,长沙人。很多资料说他祖籍江苏,经查谱,实为干公后裔,祖籍应为江西。

他出身于介福昌绸布庄。介福昌绸布庄人才济济,享誉长沙商界的一些大亨,如李寿增(李四怡堂股东,今四怡堂)、李溪亭(大盛绸庄股东)、吴伯熙(吴伯熙置通和号轮,辟长沙至津市航线)等均曾为该店店员,而饶更怀大志,鹤立鸡群,高瞻远瞩,气势不凡。

九如斋这个名字,颇具书香文气,乍一听,还以为是书房诗院,但老长沙人都知道,九如斋是响当当的副食名店。一家副食品店为何取名九如斋?说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民国初年,长沙绸布业兴旺,而副食业却不甚繁荣。八角亭日新昌绸布店位于长沙市黄兴中路八角亭地段西侧,民国2(1913)初期,长沙本帮绸布店由陈萼泉资助,集20余家小店财力共30万银元,在八角亭新建一占地面积达1100平方米的绸布庄,即声势显赫的介福昌介福昌后又改称日新昌介昌,有长沙绸布第一庄之称,年营业额达300余万银元。该庄为打破南京、苏州帮独资大户对长沙绸布业的垄断,首开本帮直接从上海、武汉等地进货之先河。介福昌的经营作风颇具文化色彩,门前竖一时钟楼,指针到点,当当鸣响,行人争相仰头观赏。店堂按新式商场布置,顶端装饰中外风景画,堂中设玻璃橱窗,陈列高档商品,顾客一进店门便有琳琅满目之感。堂后置水池假山,供顾客浏览。店员均着长衫,戴瓜皮帽,为长沙当时别开生面的装束。店内设有专供接待大户的客厅,客厅壁上挂有名人字画。

饶菊生跻身商界首先是立足本业,搞好基地,联络志同道合的吴伯熙、吴仲武及易雪明,另组日新昌绸布庄,并一炮打响,站稳了脚跟,饶菊生头脑灵活,绸布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当时饶菊生敏感地察觉到长沙在吃的方面没有几家像样的南货店(当时长沙有名气的南货店只有青石桥的三吉斋一家,另外还有三多斋、三元斋,但名气不大),而南货食品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便萌生了开南货店的念头,给店子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饶菊生左思右想总是拿不定主意。某日,恰逢其生日,在席间谈起要办南货店,想拟定一个牌名,这个牌名既要响亮吉利,又要雅俗共赏易为人记。席上,他的堂弟饶尺珊说:今日正值兄长寿诞之际,我突然记起《诗·小雅·天保》中的诗句:如山如阜,如岗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名《天保》,篇中又连用了九个字,以天保九如为祝寿之辞。我看你要取店名,不如就用九如为名吧,既有祝颂福寿绵延之意,又含敌克三元斋、三吉斋、三多斋之势。饶菊生感觉眼前一亮,甚感满意。饶尺珊是学法律的,曾在上海法院任推事,卸职后回长沙定居,他对古典文学有一定造诣,同时还工于书法,饶菊生当时就请其为该店书写招牌。于是,九如斋既是由饶尺珊命名,又是由其书写招牌,九如斋店名就这样亮相了。

民国四年(1915年)秋,九如斋南食店开业,店址在药王街口,门面不大,计有人员20人左右,没有作坊。正式开业时,设小作坊在三尊里,开业时的资金仅有500元光洋,分为五股,每股100元,当时的5个股东,另4个是张达聪、肖雪明、黄乐山与李希庭。

在药王街口开业后不到2年,民国六年(1917年)时,该店不慎失火,货物几乎被一烧殆尽。抢救出的部分物资,饶菊生决定以低价拍卖,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纷纷争购。这一做法,虽没有利,但取得了扬名长沙之效果,这是股东们始料未及的。

火灾后,另一位绸缎业股东将八角亭福源巷口锦霞阜绸庄让出,九如斋又重新开张。饶菊生特邀请社坛街湘达阜的股东聂秉诚参股共同经营,并聘任聂秉诚为总经理。聂原为一个作坊的绳墨师傅(即技师),对制作糕点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他之所以邀他入股,其目的也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他这一技之长,为日后设立作坊打下技术基础。

为扩大经营,九如斋再度增资。由于经营得法,业务越做越活,品种不断扩大,花色源源增多,规格逐步齐全,利润越来越多。八角亭的店堂不大,而顾客却日渐增多,显得十分拥挤,经常出现打涌堂(行业术语,即在一短暂时间中顾客过多,以致店员应接不暇)的局面而流失很多生意。为了抓住每一个赚钱的机会,九如斋于是在1934年至1935年间在药王街设立分店,又于1935年承顶三尊里王万裕酱园并承购其地基,作为加工场所及堆栈。加工厂分为本式作坊、广式面点、酱菜、酱油、鸡面、腊味、制罐、蜜饯等8个生产部门。其中除酱油胚缸需利用日光曝晒,占露天地面颇大外,其他各制作部门都是因陋就简的高敞平房。由于生意越做越旺,历年均有盈余,且没有分过红利,积累颇多,股东有怨言。于是在民国20年(1931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聚资10万元,计200股,每股500元,发行股折,认股不认人。是时,饶菊生野心勃勃,梦想成为南货零售业的托拉斯。他将药王街支店改为一分公司,又在国货陈列馆内成立二分公司,接着又在中山路新建三层楼房,为三分公司。民国25年(1936年)并在日新昌绸庄内设立临时分售点。每月收入4000多元,农历年关日营业额高达1万多银元。员工有300多人,逢年过节尚须加雇临时工约200余人,学徒最多时仅总公司就有24人。

九如斋的蓬勃兴旺期约由民国14年(1925年)至民国27年(1938年),由低而高,逐年上升。

九如斋为了生存和发展,细细揣摩顾客的需求心理,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招徕手段吸引顾客。

当时,九如斋处于商业中心八角亭,往来商贾川流不息,而殷室富户大都爱坐人力车以示高人一等。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收入微薄,无力消费那些精美的点心、罐头、洋酒等高档商品,但又必须解决腹饥之难。饶菊生看到这点,便把那又大又甜的法饼廉价卖给他们以充饥,谁知这一做法获得广大人力车夫的交口称赞,他们遂大肆为九如斋歌功颂德,把乘客拖往九如斋,为九如斋带来了大量顾客。

九如斋兴旺时,柜上顾客每天从早到晚川流不息,尤以黄昏时分华灯初上之际为最多,店员应接不暇,每天夜市的营业收入约占全天的三分之一。旧社会闲散人员较多,日落后无所消遣,便扶老携幼出门逛市,八角亭则为必游之地。九如斋便抓住这一时机,在夜市上推出各种新、名、优、特产应市。如光酥饼、油炸花生米、油酥豆、马口酥、茴饼、牛奶法饼等。

如果顾客需购买较多之商品,则延至内堂,摆上茶、烟、点心、水果、蜜饯等,极力招待,这样既使业务圆满完成,又融洽了与顾客的关系。

年关,是销售的黄金季节,生意最旺,采办年货者络绎不绝,且购置商品的数量多达二三十包,他们中又大部分是家庭主妇,购物后提着大包小包回家实在是有点困难。于是九如斋的经营者又想了一些办法来解决,他们将顾客所购商品集中用花篓盛装,花篓随货奉送不计价。装好后,问明顾客地址,雇好人力车付清车资,连人带货送至顾客家中。

为了多销货、多做生意,九如斋还采用了赊销这一旧社会商人的普遍手法。对购买力强的消费者,如达官显宦、地主豪绅、殷室富户、大企业家、资本家等,则千方百计辗转托人送去购货折,不拘购货多少,凭折取货,店方登折上簿,三节结算,一总付款,最多时往来购货折多达200来本。

九如斋股东中经营绸缎业务者居多,这些股东嘱托自己的店员,凡遇顾客选购衣料时,必须义务宣传或推介九如斋。这一手法,拉来生意不少。

在九如斋,不论是高贵商品还是一般平民化商品都有出售。高档商品的消费对象是达官显宦之流,利润优厚;中、低档商品消费对象是小康人家及贫民之人,利润微薄,甚至无利可图。九如斋的经营者对于进店顾客,无论是位尊官高之人,还是位卑职低者,都是一视同仁接待,笑脸相送。对达官显宦热情招待,对贫困布衣关怀备至,不论成交生意的多寡,都是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九如斋的生意经越念越好,各种以人为本的促销手段致使九如斋的生意越做越旺,成为闻名遐尔的南食店。

不到三年便形成气候。接着因九如斋需用大量面粉,饶菊生便创办了湖南面粉公司,而制面粉需用大量小麦作原料,又集资组成义和粮栈,使之成龙配套。

他的眼光又注视到社会生活某些重点,组成长沙木器行业中龙头企业———华昌木器店。由于需购进大量木材,便陆续组成源生祥寿材店,及丧葬需要的鸿庆堂扛行。这些店子在该行业中,均居于前列,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后期打算,首先是扩大九如斋业务范围。这又使他于南货糕点外,把经营领域扩大到糖果、酒酱、机面、腊味、茶叶、蜜饯、蜡烛等7个行业,而经营这些行业时,又加以改革、创新。

他创业的最后杰作,是成立宏济堂药号。宏济堂药店铺面有2处,本店在登隆街长沙戏院南侧,分店在今黄兴路原南北特产食品店所在地。宏济堂在长沙众多的名牌药店中,能够异军突起,逐步开拓,两年时间跻身前列,其经营之道,实有加以研究的价值。

宏济堂在筹创时,由饶菊生的一位养女婿管事。此人精明强干有余而气度涵养不足,以致店事局促,不能收指臂之效。他发觉后,便另找一位长于业务的人接事接洽,使之成为三驾马车之局,而各得其所,各展所长,从而团结无间,业务蒸蒸日上。他的人事部署,很难用常说的用人唯贤用人唯亲去衡量,大约他把要害部位委之亲信,而业务管理与技术部门分任与他选择的干才和专才,均各予以充分信任。

20世纪30年代,长沙中药业常用的宣传技巧有两种:一是拿出神农尝百草老君炼仙丹的商标,提修合从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封建说法;一是借用外来图案,提出卖良药不卖良心的京沪型口号以轰动市场。但宏济堂没有搞大规模广告宣传,也不搞那时习惯上雇一队西乐在店内吹吹打打,或上街游行散发传单的做法。宏济堂用过一种腰痛奇异散的印制包装,那是作为农村中凭以鉴别是否宏济堂制销的标志。宏济堂以为一切措施,必立足于过得硬的货品和由于过得硬才获得的经得久的招牌。

对于宏济堂的开设,饶菊生分析:长沙药店密布,各地来城采购药物,不论零星批发,都须越过许多关卡雄踞小吴门的中药业挂头的湖南商药局、设在南门口的中华国药局,南门的南协盛,西门的西协盛、东协盛、九芝堂,扼北门要冲的北协盛、吴济南、鄢复兴,还有城中的养天和等,此外尚有兼营成品的药号和参茸店。要在这众多的名牌大店中另开新店,招徕城乡顾客,戛戛乎难哉!可他们还是找到了对策:一是建立人所没有的经营风格;二是出售人所没有的稀贵货品;三是适应别人也许没有考虑到的供应对象和采取特殊的供应方式。其具体措施是:开展郊区串连供货和乡镇协议送货;改进传统药物和滋补药物等新产品的设计包装;制备一些适应长沙湿热气候的成药,如清润药、滋补药、清暑热药,以供应外地移民初到不服水土者的需要。它有所谓开张货,如健脾药膏,既可作为食品,又作礼物,价廉物美,与儿童营养最为相宜。又有招牌货,突出的是当归精、人参精和腰痛奇异散等数种。还有名贵货,如血皮驴膏等,这类货物优质高价,由宏济堂独家创新。另外它还经售别店少有的龙虱、杞菊酒、端午香牌、夏令梅苏丸等,品种繁多,货真价实。这些做法,谋定后动,使它迅速打开销路,赢得信誉。

宏济堂店堂分内、外两部分。内部设议事室、接待室、驻店医师诊室和一间制药工场。工场里经常有六七人,负责门市供药的切制,由技师指挥。外部为营业间。中间过道挖地下室,存放特性药品。

营业间工作,一是账柜,负责处方算价和收款;二是拣药的,通常是20人。他们按一首五言诗涵养怒中气,提防顺口言。留心忙里错,爱惜有时钱,各占一字为代号(惟字不安排人),各刻木章二枚随身携带,拣药的盖某检字章,校对的盖某校章,以防止药物差错事故;三是另立小柜,经营膏丹丸散及各种成药药酒、蜂蜜等,由大柜派人轮值,夜晚收市交账。

该堂聘坐堂医师为顾客诊病。按一般习惯,在堂看病即在堂拣药,病者称便,店主增加营业额。饶菊生聘用一名刚自中医学院毕业的青年医师。此人医术高明,待人和气,深得病家信任。后来这位医师在中药教学和临床实践各方面,都有较高声誉。遇有急症病人,该堂可代煎药,未用药物要求退货的,亦乐为之,不厌其烦。

门市拣药的包装,药业传统分零包混包。零包是第一味药用仿单分别包裹(仿单上印有药名、药性、药味适用范围);混包是不分药物,总为一包。宏济堂原则采用零包,以迎合顾客心理,处处示人以该堂重视医德。

在当年还有一些远大的设想,他想设立银行,作为商业总枢纽;想经营房地产,建立大酒店……他想在长沙商场打造他的托拉斯。 但文夕大火中大部分店面货物被毁,最终使他的商业帝国梦破灭。

饶菊生的经营极有特点:一是他只在幕后操作,从不自己出面;二是选贤任能,用人不疑;三是家人亲戚不在店中任职;四是从不独资经营。
   
如今,九如斋南食和同济堂药店都在,但物是人非......令饶氏后人唏嘘不已。

 

                    

(整理饶悌清)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