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饶氏新闻

红色足迹 古韵悠悠-南平建阳饶坝村探幽

作者:刘理保 来源:福建学习平台之八闽记忆 浏览次数: 日期:2021/7/15 17:27:43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乡西部有一个古村落叫饶坝村。全村现有1200多人,分别居住在饶坝、拿坑、丁厝、洋山等5个自然村。这个村不仅环境优美,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饶坝村古为饶氏聚居地。嘉靖《建阳县志》卷二记载有永乐六年戊子(1408)科举人饶广,官湘阴县主簿,字仕宏,这是正史记录的饶坝第一人。饶坝村中见存一块墓碑,中间大字题曾祖考饶仁公墓,右边小字题崇祯四年辛未岁(1631)七月十五日吉旦,左边小字题八代玄孙饶祖星男应锦应玩应朝百拜重立。说明至崇祯间饶氏在此已至少居住9代人以上。

茶叶种植 连山累岗

2017年初,饶坝村北坑出土一块禁碑。此碑刻于清嘉庆六年(1801)。碑云:蔡家及北坑下段两堡人等,为严禁茶叶种子”“未逢结实,便私行各茶山乱取栽种”“两堡公议,置酒立约,勒碑立禁,嗣后每年俟至秋分之后,方可各家上山采摘各业,毋许别人茶山妄行苟取”“倘恃强不遵,轻则经公理罚,重则鸣官究治。两堡之一蔡家现已不知在何处;北坑就在饶坝村外面一个山垅,但早已无人居住。此碑足见当年饶厝人口之繁密,茶事之兴旺,也印证了道光《建阳县志》茶山袤延百十里,寮厂林立的记载。20世纪80年代,政府号召消灭荒山,山地被烧炼后,多数有茶畦痕迹。许多树林中至今还可见到生长茂盛的古茶树。但过度开山种茶,破坏环境,为害不浅。道光《建阳县志》云:每遇大雨时行之候,东北二溪辄红波汹涌,势若黄河,皆茶山之水由山沟而田涧,由田涧而大溪”“茶山无尺寸青草,不能蓄水为泉,每当暑月,旬日不雨则田干旱,半成龟坼。经过两百多年的自然修复和人工造林,现在全村早已披上万顷绿波。

 

现存饶坝村的禁碑(刘理保摄)

采银采石 富甲一方

据北宋王存所编《元丰九域志》卷九记载,建阳县有黄柏洋、武仙、大同、瞿岭四银场。万历《建阳县志》卷一亦载黄柏洋场在崇化里20世纪90年代,地质部门在拿坑村外的王柏庙山上发现许多古人开采银矿的洞穴。饶坝先民开采矿银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给后代子孙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据嘉靖《建阳县志》卷四记载,宋代建阳县上供年额银三千七百五十两,圣节银六百两,大礼助赏银一千五百两,大礼追奉银六百两,已上贡例今皆裁除。在裁除之前,这些银两需从矿民身上摊派。采到富矿自然官民皆大欢喜,如碰到贫矿甚至无矿,矿民们就要赔本。在王柏庙之内有一条山坑叫打石坑,笔者多次野外踏勘到过那里。在几平方公里的山上、坑边,到处堆放着带有凿痕的废弃碎石和一些加工过程中损坏了的石制品,许多露出地表的岩石上也留有凿孔,证明了打石坑地名的来历。地面方便开采的石头被开采殆尽,但附近数十平方公里内还蕴藏着大量这种石材。笔者请教地质专家,专家们将这种石材称为灰白细粒大理石。该石材硬度较低,易于成型,受到先民的青睐。笔者见到最早来源于打石坑的古碑是松坑村南木溪水口的元代古墓碑,题有皇庆壬子(1312)孝子一初刖荣立。后来笔者发现,打石坑下游书坊、莒口、建阳城区等地大量的石制品都来源于打石坑,甚至考亭书院牌坊、建阳宝塔的用石。古人是顺水将石制品运到下游各地的,不过麻沙等上游地方也有少量发现。当时加工的品种有碑、门礅、柱础、臼、石鼓、磨盘、井栏、水槽、水缸、石槛、花架、天井、石板等。

 

现存书坊村的石鼓 刘理保

菇乡移民村 通行景宁话

当你走进饶坝村,你听到最多的不是普通话,也不是本地话,而是浙江省景宁话。景宁县是我国仅有的畲族自治县。据《景宁县志》记载,从宋代以来,景宁人就在闽、赣、皖等省租山砍伐树木种植香菇,历代都有菇农零星在产菇地落户定居。饶坝村现在还保存着景宁人吴应朝于1940年以法币730元向饶金楷卖下房屋的契约。吴应朝可能在晚清就与其家人到饶厝种植香菇。景宁县英川张坑村人周家祥,也于新中国成立前与家人迁入饶厝定居,新中国成立初还当过水北乡乡长,1961年饶坝大队从水北大队分出后担任大队支部书记。人民公社化后,饶坝大队各生产队劳力不足,需招收大量劳力。这时,景宁县农村因统购统销政策被征过头粮,农民吃不饱,一些人为逃饥荒来到饶坝插队落户。1953年参军现定居饶坝的景宁人韦定棋说:上世纪50年代饶坝领导是景宁张坑人,景宁逃荒过来的人就互相传递信息,汇聚到饶坝村来。由于景宁籍人口稍多且都讲景宁话,本地人、其他地方流入的人也学会了景宁话,景宁话逐渐成为饶坝话。景宁文化和当地文化互相融合,种植香菇、酿制红酒、演唱花鼓戏、舞狮子灯等景宁文化也逐渐为当地人所接受。于今,饶坝村已成为建阳、景宁文旅交流的重要窗口,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景宁游客来此观光,促进了两地经济交流。饶坝村是闻名全省的吊瓜村。这一产业就是引进景宁的种子、技术推广开来的。2020年全村种植面积达到1100多亩,实现产值420多万元。

红色老区 军民鱼水一家亲

早在1932年,中共党组织就在饶坝开展活动。19354月中共邵(武)顺(昌)建(阳)县委建立伊始就在丁厝成立了饶坝区委,老红军张家财任区委书记,还建立了一支10多人的区游击队。几个月后,区委移驻饶坝罗家山,家住罗家山的刘金奴夫妇经常为区委工作提供帮助。在何玉莲等领导下,饶坝区委建立了妇女队,梁荣娇为队长,谢招先为副队长。她们经常组织妇女唱歌、识字,为红军编草鞋、买办物资、洗衣做饭,还收集破铜烂铁供红军制造武器。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率部在拿坑休整时,青年村民郑长林、余钱仔在江氏祠堂参加了红军。当年8月,老红军陈日辉指挥饶坝、贵溪等游击队智取邵武朱坊碉堡,缴枪90多支。10月,原红军被服厂厂长陈新仔任饶坝区委书记,区委移驻拿坑村。同年底,邵顺建县委书记田明勇率县委机关,闽中特委书记黄立贵率特委机关先后迁驻拿坑村。黄立贵曾率部在饶坝村饶家大院休整了3个星期。张家财、王荣森等在饶坝一带先后发展了7名党员。1937年底,曾镜冰、曾昭铭等率红军100多人在饶坝村休整,做开往江西石塘参加新四军整编的准备。其间还杀猪宴请群众,并向刘金奴家借粮1000斤。

国共合作期间,闽东特委机关曾迁驻饶坝村,长达4个月。19434月,国民党顽固派大举进攻省委所在地书坊太阳山。左丰美率主力公开突围后,省委书记曾镜冰率省委机关转入饶坝洋山隐蔽达3个多月。其间省委组建了卫戍司令部,由王文波、夏任珍、汪林兴负责,带领妇女、老人、小孩向邵武拿上转移隐蔽,后又转到江西资溪等地区。19434月中旬,邱有贵被捕受尽酷刑后被杀害,许多群众受到吊打,家园被毁。19447月程胜福率部重返饶坝村,开展恢复老区工作。老区人民与反动派的斗争一直坚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作者:刘理保,据福建学习平台)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