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族人纪事

饶昱久:奋斗在“善洲故里”的西迁新传人

作者: 来源:保山日报 浏览次数: 日期:2021/3/2 16:38:18

 2018年7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扶贫工作人员饶昱久抵达了云南保山施甸县仁和镇五楼村。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云南,也是在脱贫攻坚战最吃紧的时候,被派驻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饶昱久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他在第一篇驻村日记里写下:“戊戌小暑抵滇西,决战脱贫使命担”。

两年半的时间里,他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奋斗。2020年,五楼村298户1260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贫困村如期出列。如今,五楼村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产业发展日益优化,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美丽新五楼的蓝图初具雏形。

因地制宜兴产业

饶昱久初驻村时,五楼村的贫困发生率是14.39%。如何带领村民致富是饶昱久心中的头等大事。适合五楼村的脱贫路该怎么走?他用半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他请教“土专家”,与村干部、工作队员一同谋划,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结合村庄田地分布,形成了“一带一区三基地”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一带”是以核桃、板粟、酸木瓜为主的500亩沿山坡林果经济带;“一区”是生猪、肉牛的养殖区;“三基地”是以葡萄、甜柿为主的1000亩水果基地,以莲藕、洋葱、大蒜、辣椒为主的1000亩蔬菜基地,还有1000亩水稻种植基地。以优质品种和技术为保证、邀请专家讲授种养殖方法,以党建为引领、鼓励党员带头示范,以外商引进技术为突破、拓宽销售渠道,产量、质量逐步提升,产业稳步发展。

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原本销售顺畅的洋葱出现了滞销,农户急得团团转。一位农户找到了饶昱久:“40亩土地上种植的洋葱有可能全都亏损,饶书记,我该怎么办?”

洋葱是五楼村主要的小春产业,也是“一带一区三基地”产业发展规划里重点推广的产业之一,种植面积约600亩,能否解决洋葱滞销的问题,关系到全村的洋葱种植户。饶昱久了解情况后,迅速联系电商平台,并邀请西安交大挂职副县长张书红共同直播带货,直播获得了大量关注,效果超出了预期。通过网络直播,共销售了430余吨洋葱,不仅帮着这位农户打通销路、扭亏为盈,还带动了全县滞销洋葱的销售。这位农户激动地说:“有这么好的第一书记帮我渡过难关,我一定要努力摆脱贫困,不能辜负饶书记!”

付出就会有收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五楼村“一带一区三基地”的产业结构已基本形成,葡萄种植规模达到400亩、甜柿300余亩、水稻600余亩、莲藕200余亩,生猪养殖突破2000头……这些产品在施甸县内外已小有名气,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19年底,五楼村的贫困发生率降至1.44%,如今,已全部清零。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五楼村,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饶昱久有好几个“雅号”,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饶博士”、“大教授”,这是因为这位第一书记特别关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驻村后,在入户调研过程中,他特别关注孩子们的教育情况,是村小和幼儿园的常客。在交流中,他发现,由于师资短缺,小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强。针对这种现象,他联系交大研究生支教团,为小学生们开展英语专题辅导,通过讲故事、传授英语学习技巧、介绍外国文化和欣赏美轮美奂的风景图,极大触动了这群孩子,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提升了英语成绩;寒暑假时,为使留守儿童教育不缺位,饶昱久联系交大学子组成社会实践队伍,在寒暑假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帮他们复习功课、陪玩游戏;听说孩子们有了解科学知识的渴望,他协调联系市县科协,不光让“科普大篷车”进村,还积极参与,给孩子们演示仪器操作、讲解科学知识,被孩子们团团围住,饶昱久也成了村里有名的“孩子王”。

村里原有一块地,用来进行青少年劳动教育,但由于设施陈旧,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饶昱久联系西安交通大学,协调资金,优化完善了青少年田园教育实训基地的基础建设,建起了养殖房、池塘、蔬菜大棚、园林苗圃、生活体验区……同时他还参与策划,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展了实训形式,与交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大学生们共同参与教学,加强基地的内涵建设。以前,学生们见了这块地绕着走,现在这里成了他们的“乐园”,在这里,孩子们主动清扫猪圈,从不会生火到做出可口饭菜,从不愿下田到弯腰插秧,成长非常明显。家长们不时惊喜地发朋友圈:孩子在家里懂得主动劳动啦,用汗水证明了自己的成长……

五楼村青少年田园教育实训基地获得了由教育部指导评选的2020年教育扶贫典型案例,而以劳动教育为重要特点的五楼小学更是在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

以村为家解民忧

饶昱久驻村工作以后,无法照顾患有脑出血后遗症的父亲、无法陪伴一岁多的女儿,家里的重担都压在母亲和妻子身上,而他也忽视了母亲的身体不适。2020年夏天,母亲突发心梗,饶昱久匆忙回家探望,陪了几天后,母亲尚未完成术后康复,便匆匆告别家人,又一次回到了村里。因为在他心里,五楼村还有“一大家人”在等着他,还有更多的事情待他去肩扛,有更多的牵挂让他不能停留,他只能选择离开。

“段大妈家拆除重建的危房最近应该建好了,老俩口搬家不方便,咱们得去帮忙……” 饶昱久和工作队员一同给段大妈打扫卫生、搬家、安顿床铺、挂蚊帐、挂窗帘、调试电视……忙里忙外,直到一切收拾好、老人安心住下,饶昱久他们才放心离开。

“阿娘、阿叔、大妈、大爹……最近怎么样呀?”村里的留守老人是饶昱久最记挂的一群人。他经常找留守老人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老人们亲切地唤他“阿饶”,大家说,特别喜欢听“阿饶”这个外方人用普通话跟大家拉家常。

有一次,饶昱久在路上碰见一位老奶奶,他俩边走边聊,老奶奶一路都叫他“阿妹”,饶昱久心里直犯嘀咕,以为老奶奶搞错了性别,后来村民笑着告诉他:这是不把你当外人!“阿妹”是当地人对小辈最亲昵的称呼。

“爱来者爱返”。2020年4月的一天,一位70多岁满脸皱纹的老奶奶拿着十来顶草帽,走了一里多路来到村委会,笑盈盈地对饶昱久说“脱贫攻坚工作,你们辛苦啦,雨季就要来了,给你们送几顶我自己编的帽子,戴上就和杨善洲一样了!”老奶奶这句看似普普通通的话,对饶昱久来说,却是最高的赞誉和肯定。

“西北高楼别两载,收官之日再扬帆。听党指挥跟党走,脱贫攻坚争上游。善洲故里谱新篇,当好西迁新传人”,驻村满两年时,饶昱久在驻村日记这样写道。如今,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饶昱久依然在谋划着如何在五楼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研究解决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的问题……

饶昱久,他的驻村扶贫事迹没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剧情,却蕴含着贴近百姓“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亲切;他以杨善洲为榜样,用实际行动彰显出“爱国、报国、兴国”的高尚情怀,诠释了“爱国就要奋斗,奋斗为了爱国”的伟大真理,展示了西迁精神新传人风采。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