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文化

重庆綦江清拔贡饶履丰行略及史料

作者:饶如龙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21/1/9 17:11:36

 前段有人在微信群中上传贵州龙泉(凤冈)知县饶履丰信息,经网络上查询知他光绪年间曾二任龙泉知县,有故事颇具政声,引起我关注,但有关他的资料不多且不完整甚至还有误处。近日,经收集查找《凤冈县志》、《綦江县志》(道光同治及民国二版)、《威宁县志》及一些相关文史资料,并得到凤冈饶正伟、石阡饶正学、綦江饶老五、深圳饶承斌、重庆饶恩强等人帮助,经过一段时间来综合分析研究,对饶履丰及綦江饶氏家族情况有了较全面清晰认识。

 

綦江白云观

 

饶履丰行略

 

饶履丰,男,字玉阶、号春台,排行六,重庆綦江人。

道光乙酉年(1825)十月二十六日吉时生。祖籍江西抚州府临川县石泉(即石泉饶家,即现江西省临川区东馆镇石泉饶家)迁蜀。廪膳生。

道光丁末年(1847)孟秋,联合王元年、王用维、吴泽棠等8人,在永城凤冠山上左巨石镌刻“綦风士气”四字。

道光二十九年(1849),已酉科举考试拔贡第一名,时年24岁。

咸丰二年(1852),以王氏侄孙婿身份为永丰(永城)王氏作《王氏创修族谱序》、时年27岁。

咸丰十一年(1861),与县内乡坤戴琛等,开办三费局,牵头负责全县大粮摊派商捐事项,时年36岁。

同治二年(1863),任《綦江县志》补修版二阅,时年38

同治六年(1867),以县学宫斋长身份与翁武龄一起,组织加高修建雁鸣塔(城南文庙对面山上)二层(增加十层及十一层)。

同治十年(1871),以候选州判身份协同綦江县令抗击苗、号兵患之乱有功,被请赏五品顶戴,时年46.

光绪已卯年(1879),任贵州乡试内收掌官(收纳掌管试卷官员),属科前列多门下。时年54岁。

光绪六年(1880),任贵州威宁州(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知州一年,时年55岁。

光绪七年(即1881年),首任贵州石阡府龙泉县(现凤冈)知县,但不久被人状告罢官,时年57岁。

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复任贵州石阡府龙泉(凤冈)县知县三年,退仕时63岁。

此后回到綦江城南家中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光绪二十年(1894)去世,时年七十岁。

 

史上饶履丰家族情况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四川选拔贡卷》及《綦江县志》(道光同治及民国二版)记述不少綦江饶履丰家族信息,综合整理如下:

1、家族成员

曾祖父:饶襄言,妣:吴氏、邱氏。曾祖兄弟:饶鹤麟(遵里人,生有一子饶富洲)。

祖父:饶汝洲,妣:吴氏。祖父亲兄弟:饶汜洲(太学生)、饶显洲(九品)、饶茂洲、饶芳洲(太学生)、饶弼洲(太学生)

父亲饶校先(号绪亭、太学生、监生)。母亲:汪氏。

饶履丰有二夫人:原配池氏(贡生池瑞芳长女)、二夫人王氏(文痒王用绶之女、议叙正八品王用维胞侄女)。

亲兄弟:大哥饶履谦(增广生、议叙、正八品)、二哥饶履恒(增广生)、三哥饶履升(议叙、正八品)、四哥饶履孚。

亲侄:饶德崇、饶德峻、饶德华、饶德森。

堂伯与堂叔:饶儒先、饶荣先、饶伟先、饶仪先、饶俊先、饶万先、饶振先、饶耀先、饶焕先、饶敬先

堂兄弟:饶履和、饶履瀛、饶履中、饶履贞、饶履观、饶履平、饶履亨、饶履庆、饶履恭、饶裕学、饶裕联、饶裕举、饶裕富。

堂侄:饶德增、饶德新、饶德明、饶德昌、饶德昂、饶德晟、饶德昆、饶德融、饶德怀、饶德洋、饶德昭、饶德珊、饶德星、饶德生、饶德辉、饶德发

堂侄孙:饶树槐。

共记录饶氏及家人60多人,有职位或太学生者7人,可谓当时书香门第、邑中旺族。

2、家族居住地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饶履丰家族居于旧綦江城南门外永济厢(街道),大伯饶儒先及二个儿子饶履中及饶履观居于南门外胜果厢(今沱湾一带)。

3、《綦江县志》(道光同治及民国二版)记载家族信息

曾祖兄弟饶鹤麟,遵里人,妻邓氏,二十三岁时夫亡,家贫如洗,抚育遗腹子饶富州至十七岁时去世,具清操。

父亲饶校先,道光十一年(1831年)与伍绍曾、刘汉鼎、王鹤年、池瑞芳、罗灿文等乡绅担任董事,协助邓仁堃县令重修綦江城墙、文昌宫、考棚书院等。同治二年(1863年)《綦江县志》五位同修之一,曾任綦江学宫斋长。

大哥饶履谦:文生,道光十一年(1831年)捐银四百两。

堂兄饶履瀛:道光十一年(1831)捐银三百两。

饶履丰亲姐:20岁嫁遵里文生霍秀槐,九年后夫亡,尽妇道事奉孀姑抚育遗腹子长大成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在城北石佛岗大道上立节孝坊旌表饶儒先(履丰大伯)继妻伍氏。主要事迹:伍氏嫁入饶家后,抚育前妻儿子饶履和比自已所生还亲,29岁时夫亡守寡,奉养公婆七十多至下葬,抚育履瀛、履中、履贞、履观四位孤儿成人,不惜花费请老师教育,履和、履瀛等均成材,邓知县知之称赞有故,故旌之。

饶履中妻张氏,28岁时夫亡守寡,奉养祖父,最受孀姑婆婆饶伍氏称心,抚育四个儿子(德昌、德昂、德晟、德昆)长大成人。

饶履观妻陈氏,18岁时夫亡守寡仅遗一女,继履和儿子德明为嗣,奉养孀姑婆婆饶伍氏每日早晚奉佛念经,30岁时悲痛成疾而亡。

饶履和,字蕴臣,太学生,生母沈氏早亡,继母饶伍氏生有四子,父亲饶儒先去世时,他仅20岁,督促几兄弟上学读书,管理家务,照顾继母无微不至,兄弟之间相亲相爱和睦,二个兄弟相继早年因病突发去世后,对诸侄家财物没一点贪欲心。自古以来素有继母如蜂蝎之不仁之说,而贤者之家母子相处和谐,乡人眼中履和具长者及慈孝之风范,民国县志中列入人物传中。

 

道光己酉科四川选拔贡考卷

 

2016年出版《巴蜀珍稀教育文献汇刊第14册》收录有《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四川选拔贡卷》(清道光年间刻本),其中收录有饶履丰和家人及历任授课老师的简单档案。饶履丰获道光己酉科四川选拔贡第一名。

他的四篇考卷题目分别为:《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小栏花韻午睛初》(得晴字五言八韻),《伯乐过冀北野赋》(以冀北之野马群遂空为韻)。

饶履丰八股文写得好,才气逼人。时任主考官为钦命提督四川全省学院(翰林院待讲学士督教庶吉士加三级)支及阁督部堂(协办大学士)岐,对考卷评价很高,批有“文品清高、文思静细”,“余有厚望”等赞美之句。

 

龙泉知县饶履丰与李璠

 

饶履丰曾二任龙泉(凤冈)知县,他与当地乡绅李璠之间,曾发生一段传奇且发人深省的故事。

李璠,字鲁玉,龙泉人。体貌魁奇,自幼习武。清咸丰四年(1854)为龙泉知县陈世镳的亲随。是时桐梓红号军起义,声势浩大,他组建“清江营”,并受命为团练,前往镇压。清咸丰九年(1859)四月,号军势大,周边各县均失,围攻龙泉时,他设计炮击号军,“独保孤城”。同治八年(1869),中“已巳科武魁”。光绪六年(1880)经贵州巡抚岑毓英举荐赴京晋见慈禧,获封“建威将军”、钦赐“花翎”赏“黄马褂”。是时在龙泉不可一世,鱼肉乡里,连在任县官均要屈从于他行事。

光绪七年(1881),因连年干旱,米价昂贵,龙泉四乡百姓啼饥号寒,生活非常艰难。饶履丰性格“豁达、善立事”,首任龙泉知县时已56岁,终于盼来一个施展平生抱负的平台。他上任后马上行办捐粮赈济之事,柬请李璠等绅商来署筹商,首捐廉俸,然后督促李璠等人认捐。在县内从未被派捐钱粮的李璠当场碍于脸面,无奈只好捐出心痛的钱粮,但心里为这事就扛上了饶履丰。从此以后,李璠明忍暗算,处处挑剔掣制,就连县衙人员来买肉,他交代屠夫要搭骨头肠子。饶履丰书生出身,对他一介武夫骄横之气也看不惯。不久,饶履丰叫人在城南三叉路口凉桥撰了一联挂在柱上,联曰“吏口似钢刀,割不断他人祸福;阴谋本暗箭,射的是自已子孙”。饶履丰挂联本意是敬戒那些阴谋害人者,但李璠听信幕僚之言,硬说是饶有意影射他,于是怀恨在心,叫手下以“浮收累民”之名状告并亲自上奏一本,不久饶履丰就被免官罢任。卸任离城那天,李璠下属还唆使城南门口孤老杨某夫妻用铜烟竿敲砸饶履丰乘坐轿子玻璃,并且将大粪淋浇轿子。在场或嗣后听到的均说“欺人太甚了”。饶履丰强忍屈辱,心中暗发誓:“不复任龙泉知县,终身不仕”。

三年后光绪十一年(1885),经一番努力,饶履丰果然再次复任龙泉知县。仍具勤政清廉之志的他,并没有计李璠前仇,吸取上次教训,上任后亲自上门拜见李璠老爷,表达不计前嫌,希望能得到支持,双方言归于好。光绪十三年(1887)李璠生“背花”(医学上称此为背痈)病故于家中,年终51岁。死后,饶履丰亲撰挽联:“杀敌在廿载以前,无饷无粮,卒能保孤城一座;享年才五旬而外,匪朝匪夕,何竟成遗恨千秋。”表示悼念,对李璠一生进行客观公正评价。

饶履丰从政龙泉县三年间,针对当地尚武好斗民俗,提倡文教礼仪,捐资增添加建文庙及祭器,增修扩大龙泉书院,并亲自到书院讲学,聘请朱绶彩举人为书院主讲,勤政清廉,颇有政声,当地老百姓曾为之树德政碑。任满时,全城百姓摆上清水明镜欢送至城外。

 

饶履丰著作诗文及史迹

 

饶履丰著有《春留集》与《课士集》。

《春留集》是他晚年对一生所写诗文及文章总汇,目前已秩。《綦江县志》(道光同治及民国二版)艺文中均收录他同治二年(1863)前写的《游白云观》,充分表达了青年举子凌云志向和白云观景区美景。

 

《游白云观》

素有凌云志,来游第一峰;

壁悬千丈路,岩树数声钟;

斗牛空中接,烟云足底封;

攀藤寻古迹,拈笔记重重。

 

《凤冈县志》艺文中收录有他光绪十一年(1885)写的《六旬自吟》,该诗充分反映清朝末期不但百姓生活艰难,一个清廉地方官员也不容易。但可能是编排校对之误,县志中将“团圆”误写成“田园”。

 

《六旬自吟》

人间乐事在团圆,

愧我妻孥各一天;

往返川资筹几度,

宦囊无奈少青钱。

 

此外《凤冈文史资料》第五辑中载有“饶履丰六旬寿诞设席公堂自吟”,全文共十首, 从中可更进一步了解他当年为官及家族相关信息。

《课士集》是一本专门为科举指导读物“试帖诗”,据说目前在龙泉(凤冈)县仍有手抄本。该试帖诗在编排上分“上平”和“下平”两部,共录有93首诗作,并以音韵律法分为一东、二冬、三江等15类,是一本封建时期科举考试难得一见的应试课本,对于研究清代贵州科举考试有着极高价值。

饶履丰相关史迹主要有:

1、道光丁末年(1847)孟秋,联合王元年等8人,向綦江知县臧翰呈交禀状核准,在永城乡外凤冠山上左巨石镌刻“綦风士气”四字,一里之外,清晰可见。

2、曾组织加高的綦江城南雁鸣塔和岱庙旁狱峙亭题词等。

3、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在渝黔古道中綦江南部分水岭牌坊村旌表节孝牌坊(青石、高10米、宽8米)上为陈时若夫人题记,竖刻:“乙酉科选拔贵州龙泉县知县姻弟饶履丰敬书”。

4、饶履丰墓:墓葬在遵里飞鸿石侧翁家湾(今古南街道办飞鸿社区至翁家大板一带)。

此外,有资料称饶履丰曾筹款请贡士胡成模主持建造凤冈城北著名文峰塔,经查时间上不对,应该是笔误。

 

綦江与石阡凤冈饶氏

 

綦江现代有人写文稿称饶履丰为永里(永城)人,其实这是错误的。可能是因为永城饶氏人数较多,并且他时年与永里王氏一起镌刻“綦风士气”四字而误所致。

饶履丰其实是遵里(城南一带)人,这从他祖父兄弟饶鹤麟记录与墓葬之地(古人一般有“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之说)可推定,也许以后可从江西临川石泉饶家族谱中得到印证。

目前据悉綦江县饶氏人数500多人,永里(现永城)饶氏是县内最大支系,主要分散居住于隆盛镇区及莲花村,永城镇区及石梁塘村,以及外迁至江津及重庆等地。据綦江饶老五介绍,永城饶氏祖墓中有序记述该支饶氏入川(綦江)祖饶应仲,前祖从江西鹅掌县大坵始迁石阡府,清康熙年间避吴三桂战乱迁居綦江永里(现永城)五甲地。现口口留传饶氏字派为“应壁尚诗文、三元啟大廷、仕志贻崇学、希主庆光明”,目前无族谱。

此次有幸得阅贵州《思凤石余綦合修饶氏家书》:綦江入川祖饶应仲父亲饶朝祥传说葬于石阡府犀牛台。石阡县本庄镇葛彰司村历史上曾有饶氏居住,当地仍有饶家屋基及饶家水井,离此二公里外有一处叫犀牛塘,犀牛台或是误传。石阡河坝饶氏从江西临江府大桥头猪市巷始迁贵州思南府,再迁石阡府,始迁祖饶简斋,二始祖饶才、饶孚(贞吾)。该支饶氏字派为“简夫鸿藩芳、珍尚以世大、时德忠和正、登光永文明”。

显然,石阡河坝饶氏与綦江永城饶氏字派稍有不同,但口口相传的脉络是一致的,是否实为同祖值得进一步考证。

目前所知凤冈(龙泉)饶氏主要居于天桥一带,人口仅300多人。该支饶氏与石阡河坝、石阡仡俜、思南饶家坝、余庆哨溪饶氏是同祖的,均为饶孚(贞吾)公的后裔。2019年,饶正伟、饶正学等人发起宗亲联谊,积极寻根问祖,目前编制有《思凤石余綦合修饶氏家书》,虽仍有不足之处,但这种做法值得敬佩及学习。

而綦江饶履丰这支饶氏目前所知人数并不多,所知字派为“襄或言、洲、先、履、德、树、启、荣”,显然与永城饶氏不是一支的。阅志可知,古时医疗条件差易早逝。加之,綦江为川渝南部战略重镇,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部曾犯攻城,多次川黔军阀混战均涉綦江,这也可能是这支家族目前人数不多原因。据綦江饶老五介绍,綦江城南沱湾一带解放前有较多饶氏居住,在现綦江区人民医院附近建有饶氏祠堂,周边均为饶氏房产与店铺。解放后,评为地主成份的饶家房产均被充公,在解放初土地革命及后来文革中累受冲击,目前仅余数户饶氏被迁往横山一带,他们可能是饶履丰这支后裔,具体待查实。

 

主要参考资料:

1、《綦江县志》(道光及同治二年版)

2、《綦江县续志》(民国27年版)

3、《凤冈县志》(1994年出版)

4、《威宁县志》(1994年出版)

5、《巴蜀珍稀教育文献汇刊第14册》(2016年出版)

6、《凤冈文史资料》第五辑

7、《凤冈文史资料》专辑《凤冈史话》

8、《思凤石余綦合修饶氏家书》(2019年、内部资料)

 

 

2021年1月撰写于福州家中)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