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文化

福建饶氏祠堂概况及部分祠堂文化民俗简介

作者:饶如龙收集整理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20/4/7 15:41:10

 每个人都有一个姓氏,姓氏背后就是祠堂。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牌位并进行祭祀的场所,作为尊祖敬宗、传承族风的产物,它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

各地祠堂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根基,具有不可多得的历史价值。生活在东南沿海八闽大地上的福建人,对祠堂文化更执诚挚热爱之情。据有关资料介绍:全省祠堂总数大于15000座,平均每万人拥有3.59座,每个县(市区)拥有156座,祠堂总数名列全国第一,每万人拥有祠堂数也是全国第一。

福建饶氏,作为八闽儿女组成部分,自宋天禧四年(1020年)饶氏始入闽,千年以来,福建历代饶氏先祖顽强生存,繁衍生息,现主要散居40余个县市区160多个村庄,人口41000人。受历史条件限制,长期以来宗亲之间少有联络,全省饶氏祠堂分布情况不详,祠堂文化研究更无从说起。

   20161120日正式成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饶氏委员会后,极大激发了全省饶氏宗亲参与组织、加强联谊、深化研究饶氏文化的热情。从2017年开始启动福建饶氏志调查编制工作,对各地饶氏聚居地进行走访调查,在全省各地宗亲配合和支持下,此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现将全省饶氏祠堂分布概况及部分祠堂文化民俗简介如下。

一、分布概况

(一)福州市(2座祠堂1座祖屋)

永泰富洋饶氏宗祠:坐落于霞拔乡富洋村里洋自然村境内,明永乐年间始建,经清朝同治年间及1976年两次大规模重修,2012年又进行整修。呈木构建筑,坐申向寅,占地面积580平方米,建筑面积305平方米。

 

 

闽侯大湖碾坑平阳堂:坐落于大湖乡碾坑村境内,始建于清代,民国33(1944)重建,木构建筑,建筑面积154平方米。

永泰凤落润德堂祖屋:坐落于岭村乡凤落村境内,重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木构建筑,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堂联:“石室家声远,鲁阴世泽长”。

(二)泉州市(1座祠堂1座祖屋)

台商投资区临川堂:坐落于洛阳镇群山村鹳岭自然村境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954年拆毁。20173月重建,20191213日竣工。红砖墙、石燕尾脊、 雕梁画栋、石雕浮刻,具闽南建筑风格,祠堂门前有一大风水塘。主体工程约220平方米,其它附属设施工程5000平方米。

惠安沙白饶氏祖厝:坐落于紫山镇油园村沙白自然村境内,始建于明朝,2018316日重修,201918日竣工。呈典型闽南建筑风格,分别有前厅及后厅、中间为天井,二侧为回廊。总体建筑雕龙画凤,精美石雕浮现,上书“临川衍派”四个大字。占地面积480平方米。

(三)三明市(5座祠堂2座祖屋)

梅列列东奉先堂:坐落于列东丹蓉新村后山,始建于明建于景泰年间,1981年拆毁,1996年重建,土木结构,占地约100平方米。

宁化饭罗墩饶氏祠堂:坐落于城郊镇连屋村饭罗墩自然村境内,始建于清朝,土木结构,占地100平方米。

永安坂尾追远堂:坐落于燕北街道坂尾村街市尾,紧临燕江河畔,由五世孙裔饶华八始建于明朝,历600多年多次修建。现祠堂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1987年修膳,2013年再修。祠堂坐东朝西,由主厅、东厅及西厅,春亭等构成,祠堂内坪有2座石桅杆,祠堂大门楼台雄伟气派,雕刻精美,占地630平方米。

建宁伊家饶氏家庙:坐落于伊家乡陈家,建于清朝年间,面朝东北,砖木结构,外墙空心砖,分上下庭,中间天井,门前两旁雕龙画凤,上方写四个精美大字“饶氏家庙”,两侧对联:“祖庙春秋堪漾远,嗣贻万代绵世长,”颇具清闽北古建筑风格。占地面积达400平方米。

 

 

大田汤泉朝阳堂:坐落于太华镇汤泉村境内,始建于清朝中叶,坐东北朝西南,木构、近年进行修膳,占地面积80多平方米。

泰宁洋川饶氏祖屋:坐落于杉城镇洋川村境内,始建于清朝,木构、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

明溪台岭头祖屋:坐落于夏阳镇紫云村台岭头自然村境内,始建于宋淳熙三年(1177年),木构、占地200平方米。

(四)南平市(6座祠堂4座祖屋)

建瓯巧溪祠堂:坐落于吉阳乡巧溪村溪边,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现存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所建。大门青石板精雕而成,两侧马头墙封檐,正中竖刻“理学”二字,横眉雕刻 “宋大儒家双峰饶先生祠”。门内天井两旁走廊,后为大、小礼堂和三层康珊楼。整座祠堂屋宇错落,青砖灰瓦,具典型明清闽北建筑风格。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建瓯巧溪上祠堂:坐落于吉阳乡巧溪村村后,始建于明末清初,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建瓯张坑祠堂:坐落于吉阳乡张坑村境内,始建于清朝,2014年重建,木构,占地200平方米。

光泽梅溪饶氏祠堂:坐落于寨里镇梅溪村溪旁,建于清嘉庆年间,前临溪后靠山,祠前一条卵石小道。宗祠门楣高大,正门上方书饶氏宗祠。旁边月门,左门上方刻木本二字,右门上方刻水源二字。四周围墙高大,方砖砌就。祠堂地面条石方砖铺设。正门上方背面书公议堂。有前厅、正堂,大戏台,两侧厢房。正堂建筑宏伟,木柱梁粗大,房架高拱。厢房面壁花格嵌窗,雕饰花鱼虫鸟和人物形象,精工细作。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建阳溪滨祠堂:坐落于莒口镇溪滨村村头,始建于清朝,20203月进行修膳。土木结构1层,占地200平方米。

顺昌饶家山宗祠:坐落于大干镇饶家山境内,始建于明朝,木构,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延平洋后大禄饶厝祖屋:坐落于大禄村饶厝境内,始建于清朝,木构、占地100平方米。

延平洋后大演祖屋:坐落于大演村境内,始建于清朝,土木结构、占地80平方米。

延平夏道桥头祖屋:坐落于桥头村境内,始建于清朝,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00平方米。

浦城河滨上新亭饶氏老屋:坐落于上新亭村境内,始建于民国初期,土木结构,占地600平方米。

(五)龙岩市(23座祠堂1座祖屋)

新罗三郎日隆公大宗祠:坐落于红坊镇船巷庵前坪,为祭祀开基始祖饶日隆至四世祖考妣祠堂。始建于明正德乙亥年(1515年),1865年被太平天国败军焚毁,1867年重修。现祠堂201510月重修,修旧如旧,山墙基础、柱梁砖瓦挑梁,均按原样修复,屋顶彩绘龙凤翘峨。祠堂坐北向南,一正厅,一侧厅,一庭院。东西长21米,南北宽17米。大门对联:“平阳世泽、元亮家声。”占地360平方米。祠堂旁路边建饶国华将军纪念碑一座。

 

 

新罗北洋聿追堂:坐落于红坊镇北洋村境内,为祭祀日隆四世永和公至九世派下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分上下左右四个厅堂,左右两排厢房五天井一庭院一门楼一门坪一影壁一后垄一池塘,并有后围墙。砖墙灰地灰坪,雕梁画栋,翘峨黛瓦。规模宏大,构筑精良,具闽西地区明清时期典型祠堂建筑特征,占地2000平米,建筑800平方米,为龙岩地区保存最完整祠堂之一。

   新罗景福堂:坐落于红坊镇平洋村境内,始建于明朝,2010年拆除,原址上升高39公分,重建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琉璃瓦屋面,上厅三栋式,大梁彩绘,左右两间正房,南北各一侧厅、前坪约350平方米。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平米。

新罗道忠堂:坐落于红坊镇平洋村境内,始建于明朝,2014年重修,土木结构、占地690平方米。

新罗眷西堂:坐落于红坊镇平洋村境内,始建于明朝,2013年重修,土木结构,占地460平方米。

永定文溪平阳堂:坐落于培丰镇文溪村境内,始建于明朝,土木结构,占地600平方米,堂联“平阳世泽长,济宇家声远”。

永定文东莲华堂:坐落于培丰镇文东村,始建于2007年,土木结构,占地200平方米。

上杭黄店广德堂 :坐落于中都镇黄店村黄甸自然村境内,始建于明朝,木构、占地200平方米。

上杭大金念懿堂:坐落于白砂镇大金村境内,始建于明朝,土木结构,堂联“临川世泽长,平阳家声远”,占地300平方米。

上杭下濯村祠堂:坐落于官庄镇下濯村境内,20174月重修,土木结构,占地150平方米。

武平陈埔武德公祠:坐落于武东镇陈埔村境内,始建时间不详,199911月重修、土木结构,楹联“灵钟梁野,派衍平阳”。占地300平方米。

武平黄埔饶氏祠堂坐落于武东镇黄埔村境内,始建时间不详,坐东北朝西南,由前厅、天井、正厅、左右厢房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门前地坪约150平米,前有一口园形池塘。正门两侧书“临川绍美,邵武传经”郡联。占地面积136平方米。2012428日列入武平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对象。

 

 

武平炉坑兴祖公祠:坐落于武东镇炉坑村境内,201412月重修,土木结构,占地150平方米。

武平远富罗花坵济宇公祠:坐落于中堡镇炉坑村境内,200012月重修、土木结构,楹联:“元亮家声远,平阳世泽长”,占地300平米。

武平中堡连陂文琛公祠:坐落于中堡镇连陂村境内,201110月重修,土木结构,占地178平米。

武平悦洋德瑛德璋公祠:坐落于中堡镇悦洋村境内,200211月及200812月分别重修,土木结构,二祠占地300平米。

武平百三郎公祠:坐落于象洞镇官坑村曾坑大窝里,201210月奠基开工,20131121日举行隆重入香火庆典,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饶颕奇参加奠基落成庆典,两岸饶氏宗亲300多人参加。此祠从选址、建筑设计、内外装修、祖神牌位等设备购置、安装,耗资七十余万元,均由台湾宗亲主持。宗祠与台湾苗粟饶氏祠堂堂号、堂联相同,建筑风格类同。占地面积150平方米。

长汀半坑饶氏祠堂:坐落于河田镇半坑村境内,始建于1699年,1988年重修,2016年再修,土木结构,占地400平方米。

连城桂花村仲礼公祠:坐落于朋口镇桂花村境内,称“上祠堂”,砖砌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连城桂花村仲衡公祠:坐落于朋口镇桂花村境内,称“下祠堂”,,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00平米。

连城车头善继堂:坐落于新泉镇东南村车头自然村境内,1978年重修,土木结构,占地100平方米。

连城上罗地祥开公祠 :坐落于新泉镇上罗地村境内,称“里头屋”,土木结构,占地面积400平米。

连城新泉上罗地月佐公祠:坐落于新泉镇上罗地村境内,称“牛鼻屋”,与本村曹氏合修祠,2011年二姓合议重修,钢砼结构,占地面积200平米。

连城白坑饶氏老屋:坐落于文亨镇白坑村境内原为祭祀梅生公祠,土木结构,现破旧不堪。门口门楼仍在,石刻楹联“入朝衣冠肃、登堂昭穆严”,横联“祀事孔明”。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六)宁德市(1座祠堂)

屏南九洋饶氏宗祠:坐落于代溪乡九洋村境内,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962年及1984年分别重修,土木结构,占地168平米。

二、综述

(一)总体概貌

全省共有饶氏祠堂38座、祖屋9座。每万人拥有祠堂数9.27座,远超全省平均数。

(二)分布特征

主要分布于龙岩市达23座、南平市6座、三明市5座、福州市2座、泉州市及宁德市1座。

分布于19个县市区,武平县最多达7座、新罗区5座、连城县5座、建瓯市及上杭县各3座、永定区2座。闽侯县、永泰县、台商投资区、梅列区、宁化县、建宁县、永安市、大田县、光泽县、建阳区、顺昌县、长汀县、屏南县各1座。

(三)所建时间

明朝所建祠堂11座,清朝中晚期所建11座,大部分均在近年维修或重建。近30年来在原址上新建或重修16座。

(四)祠堂堂号及祠堂等级

基本均为平阳堂。少数为临川堂、念懿堂、奉先堂、广德堂、莲华堂等。

仅武平黄埔饶氏祠堂列入作为县文物保护对象。

新罗北洋聿追堂、武平象洞百三郎公祠、建瓯吉阳巧溪祠堂、光泽寨里梅溪祠堂、建宁伊家饶氏家庙等均各具独色,具备向当地政府申报文物保护的条件,需积极争取列入。

(五)其它

建阳区与顺昌县各具有1处老祠堂遗址,应设法重修。

三、部分饶氏祠堂文化民俗简介

祠堂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祠堂是同族活动中心,每逢年节,族人在祠堂内共同祭拜祖先,平常又成为举办红白喜事、教育子女、纠纷处理等宗族活动场所。福建饶氏散居八闽大地,各地饶氏祠堂文化具有鲜明的当地民俗风俗特色。

每年正月初一,新罗平洋景福堂内,平洋饶氏均要举行敬茶团拜活动。自古至今,历代相传。上一年本族的所有新婚夫妻均要到场、新郎新娘们均要带着糖果茶点至祠堂一起祭祖,全族男女老幼均随来祭拜、一起分享新郎新娘的美味糖果茶点,并送上美好的祝福。

每年正月初四至初八(原正月十一至十四举办,2013年始改),永泰富洋饶氏均要举行迎神闹元宵活动。正月初四一早,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村水尾阁(大王宫),迎请人主大王和夫人二尊神上轿在全村各处游行一圈。所到之处,沿路各家各户均在房前焚香迎接,燃放鞭炮,祈求大王所过之处,镇守野兽不敢来侵犯破坏庄稼、同时保护全境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神游村境后,进入预定饶氏祠堂,将二尊神放在供桌上,给他们(她)洗脸,擦去身上的香灰,然后供上点心,安装好神架,前面安放全村各家各户奉供的鸡、猪肉、米粿(彩色粿)等。祈求全境平安健康、财丁两旺。活动期间还会请闽剧团来村每天下午及晚上演出,在大厅前方戏台唱大戏,周邻村庄男女老少闻讯均赶来观剧,热闹非凡。正月初八一早,众人全村各家各户又欢送二尊神回宫定营,活动圆满结束。

每年正月初七或初八(原正月十五、近年始改),上杭县白砂镇金丰山饶氏均举行祭祖活动,来自江西于都、本省永定及长汀、本县官庄以及金丰山村宗亲一起,对开基祖墓地进行祭拜,然后在祠堂举行聚餐联谊活动。

每年正月十五,永定培丰镇文溪、文东两村饶氏都要在饶氏宗祠举行隆重闹元宵活动,间隔几年也会表演传统舞龙灯活动。活动一般从正月初八开始至十五结束,每天晚上龙灯都会去每户饶姓人家拜年,正月十五回到饶氏祖祠。当日上午,宗亲们一起参加祭祖活动,当天晚上,妇女们打着腰鼓,小伙子们舞动龙灯,伴着满天烟花,在祠堂外尽情欢畅,祈福一年平安顺利。

每年正月十五,建瓯吉阳巧溪饶氏均会举行隆重热闹的“拔烛桥闹元宵”活动,这一始自清雍正末年的传统风俗,至今已有280年历史,规模越办越大,现已成方圆百里颇具影响力富有特色的民俗之一。正月十三至十五晚上,全村每家每户都会派一名青壮年参加,且提前几天自制好烛桥牌,首节称“烛桥头”,一般由上一年新结婚生男孩(添丁户)的青壮年来执掌。傍晚时分,大家将烛桥牌扛到村尾,从庙殿前开始一个接着一个连接起来,点亮灯笼,全部连接起来约一百多牌,三百多米长。前后头各配有一支锣鼓队,烛桥尾二抬花轿里各坐一尊“大奶菩萨”,每抬花轿由二位头年新结婚的青壮年用竹杆肩抬着,花轿前面是两人抬着一大盆燃烧并散发着芳香气味的香炉盆,在此前面是四人举着四块紫红色大牌子,每块牌上分别有两个金光闪闪大字:“迴避”、“肃静”、“出入”、“平安”。彩色烛桥牌龙首先在村庄四周缓缓游去,然后依次穿过大街小巷,再到村内去街道、小溪两边及村中六座跨溪桥游行,彩色长龙有时呈“8”字形,有时呈“S”形、有时呈“O”形,加上小溪水面倒映,甚是美丽壮观。烛桥牌所经村民家门口,村民均会在自家厅堂点亮红蜡烛,燃放鞭炮迎接。有的在门口或桥上燃放烟花炮烛,锣鼓声、烟花炮烛声,村民观赏呐喊声响成一片,整个村庄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令人难忘。综观“拔烛桥”过程,就像是“大奶菩萨”在驱蛇(邪),其寓意为菩萨驱邪赶鬼,消灾除害,庇佑村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平安健康、人丁财旺。活动期间,周村村民及亲朋好友也纷纷慕名而来。近年来,女士们勇敢地参与出来,打破了历史上只有男士参加的习惯。本村腰鼓队、女子乐队也自愿加入到拔烛桥的前后,增加了喜气热闹的气氛。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建阳区莒口村渭元饶氏宗祠,当地饶氏宗亲及周边村庄乡亲,均有汇聚在一起过“三月三”节日的传统风俗,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除文革期间外,从未中断过。据说这个风俗是为纪念真武大帝和饶氏先祖而设立的。

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武平陈埔饶氏均要举行“抬菩萨打谯”活动。家家户户均要做黄米粄(糍粑)及油炸各种米粄。午饭后,众人在饶氏祠堂集中后,然后抬着菩萨及各种神具,腰鼓队、乐队一起伴行绕村大街小巷游行,每到每家每户门前都用鞭炮迎接,以示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晚上举行“木偶戏”、打船灯、马灯等各种文艺表演,热闹非凡。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明溪紫云均峰寺、岭头常溪龙兴寺、梓口坊磐若庵、六合上祭庵、瑶奢遇仙堂、陈大山坂坑隆胜堂、岩前洋坑庙等都以饶松作为寺庙主神供奉,虽历经千年,仍香火鼎盛。紫云饶氏每年均有举行抬饶公及张公菩萨街游祈福的风俗,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宗教文化。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新罗船巷饶氏合族于大宗祠共祭开基祖三郎公、祖妣林氏及以下三代诸考妣。是日黎明前主办(头家)备齐贡品,主祭、陪祭等人盥洗脸手,身着礼服,赞礼执事各就各位,行三叩九拜、三献之礼,颂祭文祷告祝词。自始至终配奏鼓䥽唢呐、丝竹乐曲,过程近两小时。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三明各地饶氏宗亲都会派代表,从永安、梅列、明溪、沙县、将乐等地赶至大佑山顶祭祖,祭拜开基祖饶锦开,此已沿袭近千年,成为三明大佑山饶氏支系传统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初三,新罗平洋饶氏均要举行祭祀七世饶恢绪及八、九世三代考妣独特仪式。是日主办(头家)备齐茶酒香仪,各新丁户(本年度新生男丁家)根据自家经济承受能力自主自备鸡鸭牲畜肉,茶点香仪,纸花鲜花装扮,族众参与,爆竹鼓乐齐鸣,上坟祭祀,人数多达四五百,祭祀后猪肉分与族内全体男丁分享。此礼起源年代无从考证,据传已有400年历史。

 

(本文为拟参加第十二届海峡百姓论坛“祠堂文化”主题征文稿,敬请省内各地宗亲提出补充及修改建议)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