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文化

重庆饶冕南父子的陈年往事

作者:饶如龙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20/1/19 21:30:18

 自从拙作《走访川东北及重庆饶氏印象》上传福建饶氏网站分享后,陆续有一些宗亲问及重庆饶家大院主人饶冕南父子的故事。近段时间,经查找收集一些网络及历史文史资料,发现有的史实记载与现实文稿中的提法有偏差,现整理出来与各位宗亲分享。

父子同榜

饶冕南、字际云,巴县(今重庆人),晚清时期人,其源流来历不明。据说他小时候随做木匠的父亲从乡下来到城里,先是打工为生,后来其父赚了点钱后,在大梁子左营街开了间木匠铺。饶冕南小时读过书,还考入了县学,不到二十岁就成了秀才。他本想趁热打铁,在乡试中考个好成绩,可时运不济,连考了三次均名落孙山。此时他父亲也过世了,为养家糊口,他只好操持起木匠铺生意来。他虽跟父亲学过木匠手艺,但不精,在同行业中没有竞争优势,生意越来越清淡。好在他很快改变做法,改做弓箭。当时巴县城里这种铺子不多,因此,生意还算过得去。他一边继续做弓箭生意,一边把精力教几个儿子的读书上。知子莫如父,在几个儿子中,只有幺儿饶道源(字绍渊)天资聪慧,酷爱学习,吟诗做对,样样在行。因此,他让几个大儿子继续做弓箭,以支撑家里日常用度,自已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幺儿身上细心传授。

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饶道源这年考入县学成了秀才。饶际云很高兴,到了秋闱,他与饶道源一起来到成都,参加乡试。想不到父子二人竟双双榜上有名,一时间,在巴县城关为之轰动,传为美谈。
  
此时,饶冕南一家租住在苍坪街东南侧的花朝门(注①)一带(即原五一路重庆剧场一带),房屋主人家姓吕。中榜后,饶冕南父子找人在院子门口挂一块门匾,门匾金底,上阴刻着“父子同榜”四个大大的黑字,金光闪闪,熠熠生辉。

学界名流

中举不一定有官做,清王朝末年腐败无能,为应付朝廷用度,实施一种卖官鬻爵政策,民间人也可以拿钱买个官做,其中捐官相对还算便宜,但饶冕南也拿不出多的钱捐官,好在他幺儿饶道源的老丈人还算富裕,也乐意拿钱为亲家翁和女婿捐官。于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饶冕南捐了个翰林院编修度支那主事,饶道源捐了礼部属下学部主事(注②)。过了几年,饶道源又到了京师法政学堂学习。因为法政学堂是清廷的最高学府,学生均是精英,因此他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湖南,作为候补知府,等待补任实职。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成立,爷子俩人先后回到重庆。清朝廷虽不复存在。因他们曾是举人、又当过部级主事、候补知府这些经历,让他们再次受到重用。不久,饶冕南被任命为铜元局驻城里的办事处秘书,19148月后又改任省立第二女师校校长。饶道源也至
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教民法及民事诉讼法,任重庆新政府法学代表。1914年调任巴县视学,不久升任四川省视学。1915年,调任巴县中学校长。

饶道源才华横溢,深受当时重庆新政府的官员的重视。民国4年(1915年)26日重庆绅商各界集会,饶道源作为法学代表在会上进行演讲,深受欢迎。据《重庆文化艺术志》,民国5年(1916年)重庆商会为追悼黄兴、蔡锷时,由严友渔(严芬)作曲,饶道源作词的《悼歌》风靡一时。歌曰:“衡岳高兮湘水长,更生异人兮蔡与黄……”。可惜他英年早逝,病死于1918年。

饶冕南自19148月-19211月担任省立第二女师校校长,1918年其子饶道源去世后,还兼任巴县中学校长。父子二人均担任当时重庆为数不多学校校长多年,勘称学界名流,为重庆市早年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丁秀君在《富于革命精神的重庆女子师范学校》(注③)一文写道:

“饶冕南任职时间最长、对学校建树最多,最爱护学生。”

“第一任校长饶冕南,作为前清举人,学识渊博,办事认真,是社会所公认的。只是他的思想有些守旧,在五四运动中跟不上时代,学生对于他推行三从四德教育日益不满。”

 19211月后,饶冕南下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饶家大院相关往事

松林坡的饶家大院,其始建时间有的说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60年),也有的文稿将饶冕南宅第误传为安徽旌德清朝晚期饶耀南进士的老宅。饶冕南这一支饶氏是否来自安徽旌德饶氏入川待考。也有的说,其扩建时间在清朝末年或民国初年。

本人比较趋向于始扩建时间在清朝末年或民国初年的说法。因为只有待父子俩中举并当官后,才可能有钱来到城西红庙子(沙坪坝),置下大片土地并扩建成这座饶家大院。

重大饶家院子的铅笔画(欧阳桦)

据《重庆大学建校选址的经过》(注④)一文介绍,松林坡这一块地东西长约2500英尺,南北向约3000英尺,总的约900亩,主要归属刘、饶(少数为窦吴二姓小地主)所有。地主刘继陶最多,合田租90多石,饶家60多石,按当时市价,每石田地约需100两银子,总需白银15000两。192910月后,经筹委会商定,决定动员刘、饶二家一半捐赠一半付钱。刘继陶家土地主要由其四子刘象西(当时在汉口开纱厂)继承,经当时龙隐镇(瓷器口)镇长程乃昌出面做劝说工作,刘象西同意以二百银元一亩,一半出售一半捐赠。饶冕南父子后人也同意按此转让,条件是提出保留饶家院、保留祖坟及其上面的一块风水地。征地工作进展顺利,后经投标,由英国人莫利逊主办的建筑公司先以七万元承包修建学院大楼等工程,总方案包括修一座图书馆、一座大礼、二十间办公室,六十间教室、七间实验室、二座教职工住宅院和附属建筑,总计需花银元十八万元。这笔巨款,后由刘湘下令,从屠宰税中加征附加税,每头猪加征一角。一年内收齐,不足再筹划。工程从1932年上半年动工,1933年春季完工,重庆大学正式从菜园坝迁到沙坪坝新校址上课。

据说饶冕南死后,其身后萧条,其妻子最终是进慈善团体全节堂终老的。据理说,饶冕南去世之时,其后人当时还持有大片土地及饶家大院,平常生活开支及抚养老人应是没有问题的。但人生中永远存在常理难以判断的故事,由于年代久远,目前也无从考证,只有留给后人来评说了。

注①:参考《重庆地名趣谈》及《巴渝故实录》二书

注②:现在网络有些文稿中写成饶冕南捐礼部属下学部主事,饶道源捐度支那主事,但据清档案记载,确认饶冕南(际云)捐度支那主事。

注③:摘自四川文史资料第38

注④:摘自沙坪坝区地方史料专辑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