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文化

大埔饶庆捷与武平岩前希贤书院

作者:饶如龙收集整理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19/4/10 22:44:42

 最近,在收集武平县有关文史材料时,找到一些饶庆捷与武平县岩前希贤书院的相关记录资料。

   《民国武平县志》(民国三十年(1941、主修丘复))载:“希贤书院在岩前紫阳祠之右。建于乾隆四十年,明年落成。四十七年九月,饶庆捷为作碑记,其文曰:“古之教者,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自王畿逮于六乡六遂,为学者二,为庠者三百。诸侯三乡三遂,庠序常半之。武平属百粤地,地理计之,子男邦也。考其志乘所载,浮屠之居四十,丛祠倍之,而社学转少,何哉?宋李纲摄篆斯地,有诗云:“公余问佛寻仙了,赢得功夫剩读书。”斯言其有感乎!尝访南安名胜,以求伯纪读书之堂,而故老无能道者,盖庠序之风流远矣。岩城为平川巨镇,林壑之胜甲他邑。国初有紫阳义学一区,为十二社藏修之所。二十年来里人扩而新之,翼以文阁,筑以文峰,人才騣騣日盛。复念肄业之宜专,而艺苑之不可以不讲也,而进岩六社复合资建希贤书院于紫阳祠之右。度地二区,北为讲堂、南为艺圃,前为拱辰楼、醉古轩、一鉴亭,后为云谷堂,旁为寻源、澄心、墨林诸院,共房舍二十六间。经始于乙末之冬,落成于丙申之秋。置馆谷七十余石。遴誉士之秀者肄业其中,又购经籍之新颁四库者,以备讲贯。业成获隽者以次奖励之。经画规制,井然有条,可谓尽善矣。岩前故腴地,乃十余年间三举大役,费逾巨万,自鄞江以南,未有发奋若斯之亟也。继自今里之俊秀,游于斯,息于斯,弦诵于斯。侁侁济济,视昔有光。抑余有进焉,夫所谓希贤者,岂徒事呫哔,玩华藻而已哉?将以求先儒之实学焉耳。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以此希贤,以此希圣,其致一也,早夜以思之,战兢以持之,毋夺于外诱,毋安于小成。诸父兄期望学者之心,其大本在是。捷忝于斯堂有一日之长,欲与之相勉以有成也,于是乎书。”“饶庆捷系广东翰林,聘任山长,立书院规约:一敦行,二穷经,三研古,四审体,五学书,六博物、七力学,共七段,以词体出之,成韵语(词长不录)。科举废后,改为学校。(岩前采访册)”

   武平最早的私墪起源于何年代已无从稽考。最早的书院始于雍正七年(1729)官府在县城创办正音书院,乾隆十五年(1750),知县吴士元建平川书院。

《武平县教育志》(1991)载:“最早的民办官助书院为岩前希贤书院,乾隆四十年(1775)由热心教育人士捐银万余两建成,嘉庆九年(1804年),知县许元淮为增加办学经费,捐银五十两,倡议集资办学。该书院有131年的历史,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办成岩前崇正学堂。”“首任山长为广东翰林饶庆捷担任。”

   饶庆捷(17391813),字德敏,号曼塘,广东大埔县茶阳城里人。任广州府从化县教谕、琼州府感恩县教谕,捐廉改建明伦堂学舍,集诸生论文讲学。清乾隆四十年(1775)四月进士,五月改翰林院汉书庶吉士。四十三年(1778)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四十七(1782)年七月,丁忧在家,四十八年(1783),在家主持撰修了《茶阳饶氏族谱》。五十年(1785)二月初翰林院官员考试,以“缮写违式”被免职。五十一年(1786)旅居淞沪。五十五年(1790)春,得乾隆接见并授为内阁中书舍人,重登仕途。60岁时以年老请求致仕返乡。他曾先后掌教潮州韩山书院、广州越秀书院和肇庆端溪书院。清嘉庆九年(1804),大埔知县洪先焘修纂《大埔县志》,特聘他主理其事。他工于诗文,著作甚丰,代表作《桐阴诗集》八卷。

据悉,岩前崇正学堂(希贤书院),民国29(1940)更名为灵岩私立学校,解放后分为灵岩中心小学及岩前中学(武平三中),为武平县培育人才的骨干学校之一。

饶庆捷曾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前后掌教岩前希贤书院,为第一任山长,留有碑记及书院规约,为武平县早期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