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族人纪事

乌石村:一个人的村庄

作者:吴维纲 来源:临川晚报 浏览次数: 日期:2017/3/2 23:55:16

乌石村(今黎川县樟溪乡孔岩村)位于黎川县樟溪乡西面,是一个地处丘陵地带,灌溉便利,土地肥沃的村庄。数百年前,饶姓人家便在这里安家落户,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过着耕读传家的富足生活。但是,近日,晚报特约记者走进该村,发现村里连一声狗叫的声音都没有。

 

 

   在村里,晚报特约记者见到了唯一的村民——82岁的饶细华,他说孔岩村过去之所以叫“乌石村”,是因为村里稻田中矗立的一块石头,这块巨石乌黑圆浑,成了村庄的标志,所以该村叫做“乌石村”。相传很久以前,村中一户饶姓人家生了九个儿子,还养了一个继子,为了在村中显示他们家族的势力,一天他家九个儿子齐聚在一起,要来抬这块乌石,这一举动吸引了全村人围观。他们找来了木杠和绳索,将乌石固定住,经过一番准备,九兄弟一起发力,随着木杠一点点地抬升,乌石似乎马上就要被抬起来了,这时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喊:继子去着把力。这位继子在一旁早已按捺不住,冲上前去一使劲,没有想到这时木杠“咔嚓”一声断了,乌石依然躺在地里,纹丝未动,从此村里再也没有人去碰这块乌石,乌石因此成了“镇村之宝”。

   饶细华老人介绍说,乌石村原来有许多老屋,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但是由于许久没人居住,老屋经受不了常年的雨水侵蚀,破败不堪,先后都倒塌了。村里原来有一处饶家宗祠,祠堂大厅上挂着一块匾额,上面题写了“碧水腾蛟”几个大字,是清代乾隆年间村中太学生饶忠为了勉励家乡学子而题写的,这块匾额至今还在他家保存。年代久远的饶家宗祠早已墙倒屋塌,只剩下一个门头矗立在一处长满野草的荒地中,在夕阳的映照下是那么荒凉。现在村里只有一处古建筑“平阳书房”还保存得比较完整,书房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却做得小巧而又精致,正门是一个圆形的拱门,两侧的围墙有两扇花窗,既通风透气,又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书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书房,又是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上层是藏书间,又是储藏间,可以储藏一些生活物资,不易霉烂变质。这样一栋明清老宅静静地屹立在乡野中,仿佛在向人们讲述一个村庄曾经寄托的梦想,那个并不十分遥远的学以致仕、诗书传家的时光。

   据饶细华老人介绍,村里饶姓人家最多的时候达到100多户,成为村里的第一大姓。村旁过去有一座寺庙叫圆福寺,庙里不仅建有供奉菩萨的大殿,还建有一排排的偏房供和尚居住,兴盛的时候庙里有100多个和尚,周边建宁、泰宁和南丰的香客经常会到庙里烧香拜佛。只是后来由于年久失修,寺庙倒塌了,到了文革的时候庙里巨大的铁钟被熔化炼铁,“破四旧”的时候菩萨被扛到稻田里吓鸟和野猪,现在圆福寺荡然无存。

   说起村里的变化,饶细华老人显得很无奈。他说孔岩村村子虽然不大,但是这里灌溉便利,土地肥沃,吸引了饶氏家人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过去曾经是一个生活富足、烟火旺盛、人丁兴旺的地方。但是,从2000年开始,村里的年轻人便不断外出打工,他们在福建和广东等地办家具厂,不少人当上了老板发了财。由于村里交通不便、教育医疗条件差,他们出去以后便不愿意回来,都在城市里安了家。到了2003年,村小由于没有生源被迫取消,孔岩村也合并到了樟溪乡店上村。现在这个1000多人的村庄,只剩下一些留守老人耕种着村里1000多亩田地,平时这些老人大多居住在樟村(樟溪乡所在地),只是到了农忙的时候才到地里来干活,像他这样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的只有他一个人。他说自己儿孙满堂,但是在村里生活惯了,一个人过日子既自在又安静,和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他不愿意看见土地撂荒,现在还种了口粮田,他要活到老干到老。

   告别老人离开乌石村时,天色已晚,几十间村舍已经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而饶家祠堂那个残存的门头静静地伫立在一片夕阳中。

文/图 晚报特约记者 吴维纲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