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族人纪事

古道照人的河口富商“饶百万”

作者:杨必源 来源:车头石痴博客 浏览次数: 日期:2016/8/13 12:57:14

 在我们河口,民间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老话:“饶吕郭庄,四大金刚”。 它的意思是,河口清代有姓饶、吕、郭、庄的四个大商号,都非常地有钱,如同四大金刚一样鼎立于当时的工商界,受到广大商人的推崇和仰慕。

河口工商界的这四个大金刚,最富有的当然要算是排名首位的饶姓商号了,业主老板饶廷标(号养和),人送外号“饶百万”。 饶百万的财产多得都数不清。如他嫁女儿(女儿的夫家在玉山县城),陪嫁的嫁妆就装了二十几只船。据说女儿出嫁的那天,正好赶上河口万寿宫等几个大会馆,为庆贺嘉庆皇帝六十寿辰上演大戏。然看戏的人聊聊无几,大都跑到狮江河边去瞧饶百万嫁女儿的婚船了。

饶百万是个徽商,安徽旌德县人,出生在清乾隆五十九年 (1781),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5)逝世,享年六十有五。他道光初年随父亲饶懋(号济万)来到河口经商。父亲回旌德后,他便一个人在这里发展。因为家族在安徽原籍做布匹生意,所以来河口后他仍然从事这一行,最早与旌德同乡吕家合伙开了一家《天和布庄》布号。但他私下里还做了一些贩卖茶叶、土纸和笋干、香菇等铅山土特产的生意。后来赚到了一些钱,遂与吕家拆伙,单独开店经营布匹和茶纸等,招牌为《天成布庄》,地点设在二堡街的金家弄口。

饶百万是怎样发家的呢?事出当然有因。俗话说得好,运气来了门板都档不住,做生意也要靠运气。原来,当年的陈坊(包括现在的太源畲族乡)山里有一大片香菇山,有人买下来点了种却几乎没有长香菇,一气之下要转卖了。饶做过香菇生意,对此内行,听说了便以较低的价格买了下来。该当饶家要发财,香菇山买下的当年冬天就下了一场特别大的雪,第二年山上的香菇长得不知有多好,而且此后一连几年如是如此。当时香菇在大城市的卖价非常好,饶顾船将香菇运到汉口去卖,赚到一大笔钱。回头又船不打空手,带回河口这边人们喜欢的机制巴禾布,又赚到了一大笔钱。就这样,饶百万掘到了第一桶金。

之后饶百万用掘到的那桶金开了一家招牌《兴隆典当》的典当行,利用钱生钱的形式赚来更多的钱。该典当行应该是当时河口最大的当铺。其理由是该典当行发行了汇兑用的“兴隆券”,表明它还兼营了钱庄的借贷业务。除此之外,饶家还在河口买了许多店面和空地,将店面出租空地转售,收取租金和赚取差价。由此银元滚滚而来,其家境日益富有,只七、八年的功夫,原来很平常的饶家,一跃而成为了河口工商界的首户。

商人赚了钱又想赚更多的钱,这应该是其本性使然,河口以前的很多商人即是如此。他们一辈子身陷在钱眼里,整日里想的就是怎样去赚钱。然饶百万不一样,他在赚到了很多钱之后,放慢了对金钱财富追逐积攒的步伐。不仅如此,他还开始散财种德做起了善事。如别人欠他盈千累万的钱还不起,他从不诉讼官府,更不强行追索。李德全堂药局,原本欠他两千银子没有还,生意亏了又想借贷,他仍一次次借给人家,使该药局得以维持下去。再如《元有》、《元泰》两家杂货店的店主汪佩珍,负欠广东客商五万元,亦累及饶家资金五千两。广东客商索债不成一纸诉状将汪佩珍告到官府,知县吴林光判汪佩珍《元有》、《元泰》两家杂货店抵债给饶。但饶怕汪的产业不敷抵广东客商债,逐将《元有》杂货店退回。后饶见汪孑然一身欲回故里,又生侧隐之心,把《元泰》的店契还给了汪,让其能留在河口继续开店为生。

饶百万做得最多的善事,当然是捐资修桥补路和救助有困难的穷苦人。一次,饶的二儿子饶佩勋因事到关帝庙,庙祝(即庙里的管事)王某立马笑脸相迎,并告诉老婆恩人的儿子来了。佩勋听了愕然,经询问才知是父亲有恩于庙祝。原来三年前的一天,居住在茅园一栋旧屋里的王某,因债主逼债无奈要典卖妻子,一家人抱头大哭。恰好此时饶百万踏青路过其家门口,闻听哭声甚哀便闯了进去,了解到情况后,赠予王某七十两银子让其还债,并介绍到关帝庙做事,使之有了今天。回家后佩勋向父亲提起这事,饶百万说已经记不得了。由此可见,他做的这类善事应该是太多了。

在行善积德这件事上,饶百万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在晚年将所有的借据、会券悉数烧毁,免去了借贷他钱财的人的这笔资金。此善举甭说古人了,即使今人,也未必能有几个做得到。为此,当时的知县大人吴林光在得知了饶上述散财行善之事,题写“古道照人”匾额一块,以旌表饶清古的风范风仪和高尚的气节操守。此事清同治版县志还为其立了传,用以彰显后人。

文稿写到这里,又冒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饶百万在成为河口商界首户之后,为什么不再千方百计去赚钱,而开始散财积德做起善事来?答案其实很简单,即一次饶百万诵读某某疏传,当读到疏传中一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的话时,突然间恍然大悟,弄明白了人活在这个世上与金钱的关系,以及如何才能使一个家族长久平安发展下去的道理。换句话说,他认识到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用即可,太多了并不是什么好事。家产若都留给子孙,会让有才能的荒淫坠落,丧失志气而变成庸人;使愚纯者因此犯更多的过错,最终将家产全都给败了。既然如此,何不将家产散掉一些,少留一点给子孙。饶秉承饶氏祖宗“淡远堂”淡泊名利的精神,教训子孙要“以读书明理守身保家为先,功名犹在其后”。正是由于饶在后半生积德行善,并且无欲无求,所以心胸更加宽广,活到了当时比较高的寿年六十五岁,而且还是“无病卒”。

当然,饶百万毕竟是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商人,不可能,也不会将全部财产都散尽,一点不留给子孙后代。我们知道石塘镇和永平镇以前都有姓饶的大户人家,他们就是饶百万的后代。饶百万生前在石塘、永平二镇置买了一些房产田地,安排大儿饶宗源(字号佩珍、觐南)到石塘居住,二儿饶宗溧(字号佩勋、枚访到永平居住,靠收租金和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生。如此他们有吃有穿,安安稳稳的日子是有的,家族因此得以不断地延续。饶百万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去世,死后不几年,大概咸丰初年吧,两个儿子尊照父亲的安排,分别去到石塘和永平定居生活。其在河口的房产,包括戴家弄老法院的原饶家《兴隆典当》典当铺,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办过菌肥厂的饶氏老屋,都委托给了旌德同乡饶氏本家居住管理。可能饶有遗言,此后饶在石塘和永平的后代,都再没有经商。对此,九十六岁的老文化馆长滕振坤先生经过多年考证,也证实了这一点,说饶家人后来不再开店做生意。

饶百万上述的良苦用心并没有白费,其子孙后代虽然没有再出大商人,以富名世。但在其它领域还是出了很多贤士人才,清白传家。如清代,他的二儿子饶佩勋谨从父言,父卒后就没有经商,而是奋发读书,于清咸丰九年考中进士,任广东信宜县知县。但他只担任了一届官职就回到河口,安贫乐道守身保家。饶佩勋的儿子饶文卿,铅山县政协编写的《文史资料》有记载,是个有名的专治喉疾的郎中。他不仅医术精勘,给人看病做到药到病除;而且他还医德非常好,常常无偿施药,受到乡人们的称道。再如民国到现在,石塘饶家出了个大书画家饶草荣。毕业于上海美专的他,曾是刘海粟先生的得意弟子。受祖先遗风的影响,亦乐道安贫,一生从教培养了很多人才。继饶草荣后,石塘饶家还辈出了不少致力于教育育人的教育人士,其中有担任过上饶师专副院长的饶祖天(饶草荣之子),有教了一辈子书,后任上饶二中校长的饶万有。还有一个绘画水平很高,曾号称江南第一画手的饶祖虎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石塘饶家还因为出了位非常贤慧的媳妇饶江氏(名江芹香,鹅湖乡江村人)。其丈夫早逝,一个人独自当担起上要服持公婆,下要晡养三儿一女四个孩子成人的重担的事迹,被当时的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得知(饶江氏女婿永平人任寿祺曾任孙中山秘书),于她民国六年过六十大寿时,亲题“节第松云”匾额一幅赠于饶家……

有一句话叫“为富不仁”,意思为有钱的人都是不仁不义的人。我看这句话很片面,富者中不仁不义的是有很多,但讲仁慈行善事的也不少。如我们这里当年闹土地革命,革的是有钱人的命,然河口还有很多富商,如朱光明、汪兰甫等,同情和支持土地革命。他们为革命的成功作出了贡献,你能说他们不仁不义吗?所以最后我要说的是,饶百万仗义疏财、行善积德,十分地难得,值得我们这些后人去敬仰学习。                      (杨必源)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