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外新闻

五一江西族谱资料采集工作记

作者:饶旭华/饶世伟/蔡利琴 来源:中华饶氏网 浏览次数: 日期:2016/8/11 11:28:35

收集资料是今年中华饶氏文化中心的工作重点,同时受江西宗亲的邀请,经过多次的计划酝酿,终于在今年五一期间成行,遂前往丰城、永丰等地收集族谱资料。为了充分利用五一假期,我们于4月29日上午驱车从金华出发,在衢州汇合饶世伟会长,一行三人直驱江西丰城。
    此行第一站的目的地是丰城介山。丰城介山是饶氏重要的迁出地,历史上有许多地方都由此迁出,因此,在饶氏迁徙史上介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根据当地《饶氏族谱》记载,介山饶氏是元亮公之孙正公的后裔。据查,元亮公之孙有两位,即汉宁公之子,一位是正公,字彥明,另一位是植公,字彥立。介山即是正公彥明之后,而我们大多数饶氏却是植公彥立之后,因此,介山饶氏是比较特殊的一支。介山的族谱保管人继春宗亲一直与我们有联系,经常来电邀请我们前往考察并收集资料。

 


    从金华经衢州到丰城,由于在南昌附近走错了高速,直到下午5时许才到达介山。为了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对族谱进行拍摄,我们计划把族谱借到宾馆,利用晚上时间进行拍摄,继春宗亲对我们十分信任,没有二话,捧出16册族谱,用化肥袋包裹,就往我们车上装,让我们感到很高兴,这种信任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在继春的陪同下,我们前往介山村参观了祠堂和牌坊。
    来到丰城,丰城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饶细则、秘书长饶平波等宗亲已经在等待我们。他们十分客气,把我们领到由饶家人开的饭店用餐,一桌具有当地风味的饭菜,让我们的疲劳顿消。第一次到丰城,第一次了解丰城,据细则会长介绍,丰城有饶氏一万多人,有很多饶氏支系,确实丰城也是江西最重要的饶氏聚居地。机会难得,我们就宗亲工作进行友好交流。
    用餐完毕,细则宗亲带我们前往帮我们预定好的酒店。到了酒店,放下行李,我们就开始整理带回的老谱,逐一进行登记,摆开拍摄工具开始拍摄。此套老谱为介山一九四六年撰修的族谱,共十八卷,经整理,仅有14卷,缺少4卷,另两卷为其他版本的族谱。
    虽然今天驱车400公里,开了四个多小时,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分工进行拍摄,直到凌晨1时,才将16册族谱拍完,这为第二天的走访争取了时间。
    4月30日早晨,细则会长来酒店陪我们用早餐,用完早餐,细则会长将我们送出丰城市区。告别细则会长,我们轻车熟路地前往介山。
来到介山新居组,继春在家等待我们。我们向其了解最新版的族谱情况,让其取出,将新、老谱一一对照,将老谱佚失的内容补拍,大致将介山谱的全部内容收集齐全。

 


    从认识饶继春起,他多次邀请我们到介山走访。这次他也帮我们联系了附近的饶氏宗亲,并带我们前往附近查看“三山始祖”墓碑。
在一片开阔的田野中间,“三山始祖彥达公墓碑”就矗立在这儿。祖墓不大,此碑高约1.6米,为本地常见的青石所制,碑文阴刻,字体虬劲,立于同治四年,虽历经150余年,但文字仍然清晰可见,其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都非常高。
    在参观时,饶智勇宗亲也前来见面,他是附近巷岭村青山支系的,他介绍了此碑的一些情况,并告诉我们,在巷岭村边,还有一块青山开基祖应衍公的墓碑,我们随即决定前往。此时白雁村饶淼森宗亲也来见面,在村书记饶春荣的陪同下,大家一同去查看了青山始祖碑。此碑与三山始祖碑同年所立,大概是青山系后裔重修祖墓时一同所立。三山始祖碑上明确记载“彥达公为介山、青山、低山之始祖”,但介山谱上却没有记载,此“介山”是否为彼“介山”?或介山族谱失记?有待进一步考证。
    参观完青山始祖墓碑,春荣书记和智勇宗亲陪同我们到村里保管族谱的饶万心宗亲家。万心宗亲没有二话,捧出了族谱,粗粗翻看了一下,但由于时过中午,我们不得不暂时离开万心宗亲家,听众宗亲的安排,先用午餐。拗不过当地宗亲的盛情,大家前往梅林镇用餐。一桌丰盛的当地美食,让已经饥肠辘辘的我们胃口大开。席间有饶春荣、饶淼森、饶继春、饶炳荣、饶智勇等宗亲作陪,大家饶氏一家亲,相聚甚欢。席间我们介绍了《中华饶氏通谱》的编撰工作,在场宗亲表示十分支持,并且期望通谱早日编成。席间,饶淼森表示自己有一套族谱,不属于三山系列,愿意提供我们拍摄采集,我们可以说是喜出望外。我们考虑到当地宗亲也没有什么经费,采集工作需要他们的配合,实不愿让他们付出太多,便暗自提前结账。餐毕,当地宗亲不许我们买单,硬是将餐费从店家处退回返还我们,这让我们很是不安。
    为了不走回头路,用餐结束我们即刻到白雁村饶淼森家,我们展开拍摄架就开始工作。这一套1989年版的《岗(江)峰七修饶氏族谱》,计6卷(册),虽然出版已经近30年,但保存完好。在拍摄过程中,饶炳荣宗亲说自己有一套低山支系的族谱,也愿意提供我们拍摄,我们十分高兴,这样可以少跑路,节省时间。炳荣回家抱来了族谱,这套族谱也是1989年版,但根据查看,这套族谱缺少第8、9、10卷,但主要内容还是齐全并完好。大概用了二个多小时,终于完成了这两套族谱的拍摄。我们为饶淼森和饶炳荣宗亲颁发了捐赠族谱资料的荣誉证书,赠送了《中华饶氏史图册》,大家还在宗祠门口合影留念。

 


    为了完成今天必须赶往永丰的计划,我们迅速前往巷岭村的万心宗亲家。来到万心宗亲家,家没关门,但没有人在家,而整套族谱却放在堂前的桌子上。我们其实明白了,这是万心宗亲等不到我们,而他却又要外出劳作,所以干脆把门开着,把族谱放在桌子上,这是对我们何等的信任,是对饶氏文化工作何等的支持配合。于是,我们就自己动手摆好工作台,开始拍摄。
    下午五时多,天渐渐暗了下来,我们支起了LED灯进行补光。这套是1990年出版的《饶氏重修族谱》,由于其属于青山支系,按照“三山始祖碑”的记载,我们这次拍全了三山支系的三套谱,这对于我们的工作成效来说,对于饶氏族谱资料收集工作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本次赴江西拍谱的意外收获和惊喜,惊喜之中,我们没有疲劳,一气呵成,将近晚上七时,顺利完成了拍摄工作。同样,我们为饶万心宗亲也颁发了捐赠资料荣誉证书,并赠送了《中华饶氏史图册》,谢绝万心宗亲的用餐挽留,我们把陪同了一天的继春宗亲送回介山新居组,为了赶路,我们也谢绝了继春宗亲的挽留,返回梅林镇上,匆匆用了晚餐,已经是晚上8时了。
    吉安市永丰县距丰城市约200余公里,历经三个多小时,晚23时余到达永丰县城,是夜,住永丰县。
    5月1日国际劳动节。一早接到了远在广东的饶和真宗亲的电话,他是缠岗人,得知我们要到永丰,便主动来电当我们的向导,他热情邀请我们到他老家,打电话为我们联络,并向我们提供了其他村的族谱信息,真是感谢。和真宗亲从未谋面,但却是亲密无间,没有生分,这就是一家人啊!
    按计划,我们今天确实要前往陶唐乡缠岗,经查,原来从永丰县城到陶唐大约有七八十公里,经询问,可以通过抚吉高速转昌宁高速到达,也还算方便。大约过了45分钟,便到达了昌宁高速藤田出口。缠岗的饶钦国宗亲为了不让我们走冤枉路,已经骑着电动车在高速路口等待。于是,我们开车跟随钦国宗亲直达缠岗。
    永丰县属吉安市,是欧阳修的故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刚到缠岗村口,一座“缠江坪革命烈士纪念碑”便映入眼睑,可以想象,当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一带曾经发生过残酷的革命斗争。
    来到钦国宗亲家里,是一座宽敞阴凉的老屋,我们无暇欣赏村里的景色,先看钦国宗亲请出的族谱。缠岗饶氏有一支著名的外迁支派,就是福建汀州的济宇公系,济宇公后裔四大房,分布的福建、广东两省,据说有后裔数万之众,是饶氏的重要支派。或许正因如此,缠岗让我们向往已久。

 


    钦国宗亲捧出了他保管的两套不同版本的《漳坊饶氏重修房谱》,但都已经不全。我们马不停蹄即刻开始拍摄,期间,同村的饶绍佛宗亲也把他保管的《雄溪饶氏八修族谱》和《乾溪饶氏六修族谱》,同样也是不全。拍摄期间,由饶世伟宗亲负责填写族谱情况记录表,同时调查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填写《中华饶氏族人聚居地调查表》。我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效率也是很高。时值中午,饮国宗亲的爱人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农家土菜,色香味俱全,让我们大饱口福。这时饶和真的父亲饶文江也赶来与我们见面,大家都是饶氏文化的爱好者,相见如故,边吃边谈,其乐融融。席间,再谈起饶和真告诉我们的信息,文江宗亲帮我们联系石马镇的饶文福宗亲。拍完缠岗的族谱后,我们简单参观了缠岗新修的祠堂。缠岗祠堂巍峨雄伟,气势非凡,能够修造起这么一座宗祠,实在是了不起。
    之后,我们在钦国、绍佛宗亲的陪同下,驱车前往石马镇。一路盘山,虽然是硬化的道路,但路况并不好,好在车不多,我们很顺利地到达了旁田,找到了饶文福宗亲。

 


    由于有文江、钦国等宗亲的事先联系,文福宗亲很快捧出一箱族谱。经饶世伟宗亲的整理,发现这套族谱是《乾溪饶氏七修族谱》,保管还算不错,但仍不齐全。好在我们已经拍了这套族的六修和八修,再加上七修的内容,估计乾溪饶氏支系的资料应该不会缺失了。这时已经是下午五时多了,天渐渐暗了下来。我们把钦国和绍佛宗亲送回缠岗,就辞别他们上了抚吉高速,往抚州方向走。
    由于只有资溪一个采集点了,而我们又不想在小长假最后的时间挤入高速,决定5月3日返浙,这样5月2日时间有很大的富余。根据本次采谱事先做的第二方案,我们决定前往南丰走访。
    南丰是元亮公的墓地所在之处,轰轰烈烈的重修元亮公墓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元亮公的子孙前往拜谒,是我们一直来的愿望。另外,我们也想实地考察一下南丰的饶氏情况。为了争取时间,我们决定夜宿南城县。从永丰藤田到南城全程高速,大概二个多小时,我们于晚九点到达南城宾馆。
    次日,我们一早出发前往南丰。根据事先做的功课,我们到南丰城郊的茅店村饶家,由于附近修路,导航也失去了作用,让我们走了不少冤枉路。好在我们最终找到了饶家堡,据了解饶家堡有不少的饶家人,没有族谱祠堂,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家族从何处迁来,而饶家的年轻人几乎一问三不知,很是遗憾。但他们也很热情,向我们提供了一些南丰饶氏的情况,当知道我们要去青石桥走访,热情为我们联系青石桥附近的亲戚,并约好为我们带路。

 


    白舍镇位于南丰和广昌之间,且有高速出口,十分方便。在前往白舍途中,广昌的文圣宗亲来电,得知我们要去白舍,他联系了白舍的饶明生宗亲为我们作向导。饶明生宗亲就住在白舍镇上,是168餐厅的老板,也是一位极为热心的饶家人。重修元亮公墓的一些事关当地的基础工作均由他负责联络解决,为此也付出不少的精力和时间,值得我们尊敬。
    我们到达白舍镇,很快找到了饶明生宗亲的餐厅。明生宗亲二话不说,就陪同我们去附近的饶家山查看元亮公墓遗址。元亮公墓遗址就在206国道边上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舍窑遗址”范围内,现在是一片桔林,山坡上到处散落着瓷片和陶片。在明生宗亲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遗址前,放眼望去,青山翠绿,地势极佳,确实是一处万年福地。我们恭敬地站在遗址前,向心中的元亮公墓鞠躬以示敬意。

 


    在明生宗亲的陪同下,我们前往青石桥,大约走了一个小时的乡道,到达了紫霄镇青石桥,经打听,此村没有饶家人。于是我们再往前走,上午饶家堡宗亲为我们约好的向导已经在村口等待,搭上我们的车,继续前往饶家村。在村中,没有找到村里的负责人,我们找几位稍微年长的宗亲来座谈,了解情况。
    饶家村有两支饶氏,同样,大多年轻人均不清楚祖地来源,而其中一支大概是广昌龙溪迁来的。由于本次《中华饶氏》杂志带出已经分发完毕,我们只有向几位宗亲赠送了族徽。因为没有族谱,也了解不到有关情况,我们只有先辞别而返。中午,返回明生宗亲的饭店,明生宗亲请他的朋友来作陪,也请来了一位叫饶四川的宗亲。四川宗亲年已七十,是解放初期的初中生,也是一位谱匠,年轻时走南闯北,普通话说得好,使我们的交流十分顺畅,而他对南丰的饶氏也极为熟悉,在他这儿我们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他告诉我们南丰的店前村有一套族谱值得一看,我们请他引见,他也十分乐意,于是我们马上前往。

 


    一路,饶四川宗亲为我们讲述他了解的族谱知识,他是这门古老技艺的传人,个中许多编印族谱的传统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更觉得族谱文化的博大精深。到达店前村,由于四川宗亲也多年未来,一时难辨方向,下车一问,居然就是要找的这户饶姓人家。经过攀谈,我们也作了自我介绍,饶龙发宗亲取出宗谱一册,让我们翻看,发现这是1948年版的《南丰饶氏族谱》,该谱印制质量上乘,征得保管人的同意,我们对其进行翻拍。虽然未能全部拍到该谱,但也算是意外的收获。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地为饶氏文化工作,今后宗亲必将会给予全力的支持,这应该是一个十分良好的开端。
    此时已经是下午三时左右,与我们约好的资溪县的加良宗亲已经是几次来电询问我们的行程。下午四时半左右,到达了资溪,加良宗亲来高速路口来迎接我们。加良宗亲先引我们瞻仰了勋公墓,我们在一条幽静的溪边小路停车,拾阶依山而上,见一墓坐落在山腰之间,密林环绕,墓碑高大,镌文俊秀。加良宗亲介绍说,勋公墓是以饶玉华会长、饶益民、饶岩河等全国各地宗亲共同参与,于2009年修复的。我们在幕前作简单祭拜,谨作对这位历史上功勋卓著的饶氏先辈的敬意。
    来到加良宗亲居住的枥木村,该村人口不多,环境整洁,很有与世无争世外桃园的感觉,大家过着松闲的田园生活,让人十分羡慕。在加良宗亲家小坐片刻,便前往该村宗祠,宗祠是一座典型的江西地方特色的建筑,高高的围墙,一块“饶氏宗祠”石匾镶嵌在门楣之上,而一块古色古香的门楣石雕非常特别,据说这块雕有“风”图案的门楣石有着一个非同寻常的传说。宗祠里的建筑还没有完全恢复,只有一进主殿,在用地政策日益严格的情况下,这种抢救性修建,对宗祠以后的完全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不禁为枥木支宗亲的先见之明而敬佩。
    在参观的时候,加良宗亲的爱人已经为我们准备好饭菜,一桌自家生产的农家菜,味美香甜。用完晚餐,加良宗亲取出二册族谱,一册为民国甲申年的《平阳饶氏宗祠》,另一册为乾隆丙申年《饶氏宗谱》残本,我们抓紧时间对其进行拍摄。拍摄完毕,带上加良宗亲为我们准备的农家特产,带着兄弟的深情厚意,同时想尽量利用免收高速过路费的政策以节省成本,我们尽力往浙江方向赶路,计划夜宿上饶。
    至此,本次赴江西采集族谱资料工作全部结束,在各地宗亲的密切配合下,可以说是超计划完成。而且五一期间,浙江阴雨绵绵,而我们在江西的四天一千多公里,所到之处没有下雨,气温适宜。而且在晚上行车之时,我们还收听“帝尧后裔 姓饶真好”微信群有关宗亲的精彩演讲,一路相伴,我们心情十分舒畅,丝毫没有感到疲劳。

 


    本次江西之行,总计行程1900多公里,拍摄4个县的12套(册)族谱,收获在预期之外。同样,我们的族谱采集工作,仍然有几个感慨,一是饶家人热情并对饶氏文化十分渴望;二是《中华饶氏通谱》编撰工作宣传力度仍然不够;三是族谱资料的保护、修复、保管工作刻不容缓;四、资料采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每一次走访,每一次都是满满的感动,为饶氏文化付出的所有辛劳都是值得的。


    (中华饶氏文化研究中心/饶旭华/饶世伟/蔡利琴)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