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族人纪事

四川仪陇白果坝饶氏宗祠:耕读传家遗风后世

作者:李斌 来源:2014.06.23 南充日报 浏览次数: 日期:2015/9/30 16:57:06

在“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中,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怀着对“天府之国”的向往,踏上背井离乡的移民之路。他们中的一部分扎根仪陇县马鞍、乐兴、石佛、武棚等地,靠着勤劳和智慧,建起家园。饶氏一族也跟随移民队伍来到仪陇,定居石佛乡双祠堂村。近日,记者来到双祠堂村,了解饶氏宗祠背后的故事。

饶正科给晚辈讲家谱


 从新政镇出发,沿着新马公路,经过1个小时车程,便来到双祠堂村白果坝的饶氏宗祠广场,广场一边是饶氏宗祠的下祠堂,与下祠堂相隔200多米的半坡上,是饶氏宗祠的上祠堂。
 站在下祠堂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于祠堂大门上的“饶氏宗祠”四个金色大字。走进祠堂,只见上厅与两侧正房只有砖柱,没有隔墙,是四面厅结构,整个祠堂宽敞明亮。据称,这里可容纳众多族人祭祀。
 在饶氏宗祠,记者见到了74岁的饶氏后人饶正科。据饶正科介绍,饶氏宗祠是族人崇宗祀祖之地。
 据介绍,饶氏宗祠建于清光绪年间,经历几废几修。饶氏宗亲发动族人集资,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老祠堂进行修缮,拓宽内部空间和堂前空地,建立文化室,陈列饶氏族史,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先祖遗风。如今呈现在记者眼前的饶氏宗祠,便是几年前才修缮完毕的。
 饶正科介绍,其高祖饶明达、饶明远兄弟叔侄8人,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弃粤来蜀”,定居白果坝。客家人历来重视耕读传家,饶氏先祖先后出过3位进士。第一位进士是饶氏二世祖饶于勋。饶于勋5岁便跟随其父饶明远来到白果坝,自幼勤奋好学,然而屡试不中,64岁补禀,至岁进士,住在武棚乡曾家沟。第二位进士是饶氏四世祖饶承元。饶承元习得一身好武艺,清乾隆六十年(1759)中武举第一名,人称饶解元,清乾隆四十年(1775)赐进士。饶承元使两把春秋大刀,每把大刀重64公斤。第三位进士是饶氏五世祖饶卿台。饶卿台32岁中进士,拔贡。如今保存在仪陇县档案馆的饶氏家谱正是饶卿台所著。清光绪年间,饶氏六世祖饶祖锡、饶祖监修建上下祠堂,双祠堂村因此得名。

   据饶正科介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饶氏家族先后出了150多名大学生、10余名研究生和1名博士。
 “饶氏子孙一直保持着崇文重教的传统。族人中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大家都会上门道贺,甚至捐钱捐物帮助其读书。”
 饶正科说,饶氏家族对石佛、武棚、金城等地的教育事业也颇有贡献。饶卿台被封为县令后,心中不爽,上任前谎称腿脚有病,不能赴任。没想到,他在上任途中真的得了腿病,因此辞官回乡。饶卿台热心教育,在石佛、武棚、金城等地兴办私塾,教授子弟。
 饶氏祖训要求,子孙要为人谦和、做官清廉、精益养生、俭以养德。饶氏族规要求,孝父母、亲兄弟、睦亲友、和乡邻、教子弟、戒习染、讲名节等。在饶氏家谱中记载:诗书礼义复先酬,代传久远遗泽在。饶正科说,饶氏家族代代耕读传家,忠孝传家。
 如今,每年清明节,饶氏族人都会举行清明会,召集族人到祠堂聚会,宣读祖训、族规,追思祖先美德。(李斌)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