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文化

三国饶助为那里人?

作者:南昌饶国平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15/9/4 21:08:05

 饶助,为三国孙瑜手下大将,正史《三国志·吴书·宗室传》提及: “瑜以永安人饶助为襄安长,无锡人颜连为居巢长,使招纳庐江二郡,各得降附。”

我们可从上简单信息得出如下:“饒助,三国,孙瑜的部下,襄安(今安徽无为县)长,永安人”。 襄安,三国时属于吴国庐江郡襄安县;现为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那么这个“永安”是指哪里呢?历史上山西永安和福建永安较为闻名,容易误解,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集解》解释说【永安见《孙休传》永安元年】。

“永安”确实为三国吴景帝孙休(258年─264年)的年号。但把永安理解为皇帝年号,显然不妥,这显然为地名。那么饶助究竟是哪里人呢?历史上,叫“永安”的地方非常多。

一、吴兴永安: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分乌程县余不为乡置永安县, 属吴兴郡。孙吴行政区划中的吴兴郡:宝鼎元年(266年)分吴郡、丹阳郡置,郡治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南),领乌程、阳羡、余杭、临水、永安、故鄣、于潜、安吉、原乡9县。至吴末未变。

晋太康元年(280年),以平阳郡有永安县,改永安县为永康。300年惠帝以年号故改名武康县,仍属吴兴郡,故治在今浙江德清县武康前溪北面。

巴东永安:同年,刘备改鱼腹县为永安县,属巴东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复名鱼腹县,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

二、临汾永安: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从隰城县分出设立永安县,县治在今山西孝义市旧城。孝昌年间,汾州山胡刘蠡升趁乱称天子。永安县被胡贼所破,县治所被迫迁至今临汾市北。属西河郡。齐周仍称永安,隋开皇初改为西河县。

三、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538)分介休地置,故治在今山西灵石东古绵上地区。属西河郡。北周属介休郡。隋开皇三年(583)属汾州。十年(590),改永安县为灵石县。

……

还有不少地方称永安,但相隔时间太远,为省篇幅,就不一一列写。

显然,我们认为就近查找同时代地名最靠谱。饶助“永安”应该为吴兴永安,即现浙江德清县武康。

这当然需要更多证据去佐证它。

饶光辅在饶氏宗谱《宗支图序》中也说“助为襄安长居湖之永安此“湖之永安”应该指”湖州的永安“。光辅公特意提出,可能他也注意到有多地永安。

饶助在浙江各地地方志,也多有提及,如光绪版《无锡金匮县志》卷十九:“瑜使與襄安長饒助招納廬江二郡多所降附”,万历版《杭州府志》卷之七十六《人物十先朝官蹟隐逸附》:“瑜以永安人饒助爲襄安長”。

显然饶助为浙江本地人,而更为直接的线索是浙江省湖州配电工程有限公司叶克勤收藏“晋大中大夫饶氏砖”。此砖,灰陶质,出自湖州德清县,两平面为麻袋纹,一侧钱纹,上端铭“饶氏”二字,“饶”作篆书,“氏”作隶书,线条劲挺,方正中兼具圆转之意。又:一砖中存两种书体已属少见,二此砖二字一篆一隶似为仅见矣。与此砖同坑所出者,有“大晋永康元年砖”及“大中大夫饶氏”砖,故知是西晋时物。

 

 

 

 

 

 

大中大夫饶氏砖:

 

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系惠帝司馬衷第四个年号。是年政事多变,为西晋历史上不平凡之年。

自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始,皇后贾氏干政,藉由楚王司马玮除去辅政大臣太傅杨骏及其势力,任命汝南王亮与卫瓘掌政;旋逼杀杨太后,利用楚王玮与汝南王亮不合除去汝南王亮及卫瓘,再以擅杀大臣之名下伪诏杀楚王玮,任命张华、裴頠及贾模等人掌政,夺得政权。其时,又因太子司马遹非贾后亲生,故贾后于公元300年(即永康元年)污篾太子谋反而废之。后赵王司马伦采孙秀计,挑拨贾后杀掉太子,复联合齐王司马冏以替太子报仇为由发兵除贾后及其党羽,赵王伦专政。

大晋永康元年砖:

西晋“永康元年”一。此砖出湖州德清,灰陶质,侧面铭“大晋永康元年庚申作”九字,铭文刻模极精,字口亦佳,书体介于隶、楷之间,线条方折劲健,实为西晋砖铭所罕见者。

 

 

 

 

这为饶氏在当地世居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物证。

现浙江德清县城,武康。唐《元和郡县志》载:(吴)大帝分乌程余不乡置永安县。德清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朱建明对永安古城的考古调查与发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晋时地名改易永康,后为武康,并一直沿用,而行政区划未变,隶于吴兴郡。清道光《武康县志》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永安县为永康,寻改武康。属吴兴郡。县名武康始此。”南宋《余英志》对县名的变革有明确解释:“晋平吴,以平阳郡有永安县,故改也。改永康为武康者,以同惠帝年号故也。”清代曾在永安古城旧址出土晋砖。清道光《武康县志》载:“邑西四里……永安山之阳。雨后墙垣颓圮,其砖文或曰“咸和八年,或识‘永兴三年’”累累不一。”并注明:“近县故址,居人犹称为“后署”,此盖旧时城砖也。”  

清道光《武康县志》载:“永安城,在余英溪北。隋仁寿二年(602年),中使苏伦徙于溪南。唐广德元年(763年)袁晁乱,毁于兵。二年(764年),左卫兵曹参军庆澄……重建于溪北。铜岘山之水三面环绕,浚为濠堑。立四门,东曰“抚耘”,南曰“朝恩”,西曰“怀安”,北曰“平远”。宋建炎(11271130年)末,悉毁于兵。绍兴二年(1132年),……故址重建,规制复备。”另载:“广德二年……袁晁之乱,……县郭居民悉为灰烬。澄于瓦砾荆棘之场,创制屋宇,召集逋亡,未及期年,悉复其旧。越岁,殷繁过半。” 

元末明初,由于张士诚的短暂割据,永安古城又一次经历了兵毁和重建。清道光《武康县志》载:“……吴王元年……兵燹之后,殚力建置,规制一新。”至此,武康县治逐步向东南迁移到今武康千秋桥北堍一带。  

从史料中,我们同样可以初步推断永安古城的地望。 

《余英志》载:“铜官山本名武康山,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改永安县为永康,寻改武康,县以山名也。唐天宝六年,山始改名铜官。” 

清道光《武康县志》“铜官山”条目载: “在县西北十五里,高三百五十丈,周七里。本名武康山,晋以之名县。世传:汉吴王濞采铜于此。唐天宝六年始改今名。” 

清道光《武康县志》“永安山”条目载:“在县西五里,一名银山。高七十丈,周四里。吴置永安县在此。” 

清道光《武康县志》载:“县在今治西五里银山。银山原名永安,故名。” 

清道光《武康县志》载:“永安城,在余英溪北。”“铜岘山之水三面环绕”。 

清邑人唐靖的《山川总序》做过确切的总结:“自莫干而南为铜官,为紫山……带以前溪,作我都邑。”“永安北迎……前溪贯乎中央,邑治正临此焉。” 

根据上述史料,三国时,永安古城建造以永安山得名,县以山名。晋时改名武康,永安山也改名武康山,山以县名。唐代武康山改名铜官山,清代又称银山。永安山、武康山、铜官山、银山,实为同一座山,仅确指与泛指而已。永安古城即在永安山的南面。前溪因在邑治之前而得名,源于铜岘山。因桃花夹岸,落英缤纷,故又名余英溪。永安古城即在前溪的北面。 

与浙江德清县相邻,临安市有相关饶氏纪录是五代的饶京(景)。

《梁太保饒京墓》:“在昌化縣金山鄉首源,林木蓊鬱百尺合抱,有犯者必為異物,所怖。京,本青州淄水人,梁末為鎮海軍紫溪鎮遏使。龍德元年制贈太保。”

昌化县,是浙江省西部一个一个已经撤消的县,其行政区域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临安市的西部,与安徽歙县毗邻。驻地在今昌化镇。唐置县,1960年撤销。宋代淳安县蜀阜人钱时(1175—1244)有《饒氏石井二首》:

紫溪镇遏旧朱门,满地芃芃欲断魂。

当日告身今故纸,独遗眢井付诸孙。

 

井边高下拥衡茅,问着人家尽姓饒。

解道银青是吾相,编篱拉刺手如骹。

显然在浙江德清县临安市一带由一支饶氏世居。

在此抛砖引玉,有待更多的热心人进一步深入研究。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